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基于产业融合发展视角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绪论 | 第10-14页 |
| 0.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0.1.1 工业发展阶段的要求 | 第10页 |
| 0.1.2 消费模式升级的需求 | 第10-11页 |
| 0.1.3 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 | 第11页 |
| 0.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0.3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0.4 基本框架 | 第13页 |
| 0.5 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第13-14页 |
| 1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4-26页 |
| 1.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4-20页 |
| 1.1.1 产业结构演进的历史进程 | 第14-15页 |
| 1.1.2 工业化时期的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 | 第15-16页 |
| 1.1.3 后工业化时期的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 | 第16-19页 |
| 1.1.4 再工业化时期的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 | 第19-20页 |
| 1.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20-25页 |
| 1.2.0 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概念的界定 | 第20-21页 |
| 1.2.1 装备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拉动作用 | 第21页 |
| 1.2.2 生产性服务业对装备制造业的推动作用 | 第21-22页 |
| 1.2.3 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融合 | 第22-25页 |
| 1.3 相关研究评述 | 第25-26页 |
| 2 辽宁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现状分析 | 第26-39页 |
| 2.1 模型选择和数据说明 | 第26-31页 |
| 2.1.1 模型选择 | 第26-30页 |
| 2.1.2 数据说明 | 第30-31页 |
| 2.2 实证分析 | 第31-39页 |
| 2.2.1 产业总体层面的内生和关联效应 | 第31-33页 |
| 2.2.2 细分行业层面的内生和关联效应 | 第33-39页 |
| 3 辽宁装备制造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的经验分析 | 第39-45页 |
| 3.1 变量选择和数据描述 | 第39-42页 |
| 3.1.1 变量选择 | 第39-41页 |
| 3.1.2 数据描述 | 第41-42页 |
| 3.2 实证分析 | 第42-45页 |
| 3.2.1 方程处理 | 第42-43页 |
| 3.2.2 结果讨论 | 第43-45页 |
| 4 结论和启示 | 第45-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