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8页 |
1.1 引言 | 第12-13页 |
1.2 仿生材料 | 第13-15页 |
1.2.1 仿生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仿生蜂窝状多孔膜材料 | 第14-15页 |
1.3 蜂窝状多孔膜的制备方法 | 第15-20页 |
1.3.1 胶体晶体模板法 | 第15页 |
1.3.2 微相分离法 | 第15-17页 |
1.3.3 水滴模板法 | 第17-20页 |
1.4 蜂窝状多孔膜的应用 | 第20-26页 |
1.4.1 辅助模板 | 第20-21页 |
1.4.2 细胞支架和生物医疗 | 第21页 |
1.4.3 仿生离子通道 | 第21-24页 |
1.4.4 超浸润界面材料 | 第24-26页 |
1.5 本课题的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第2章 水滴模板法制备仿蜂窝状聚合物多孔膜 | 第28-44页 |
2.1 引言 | 第28-29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9-32页 |
2.2.1 样品和试剂 | 第29页 |
2.2.2 仪器设备 | 第29-30页 |
2.2.3 聚合物多孔膜的制备 | 第30-32页 |
2.3 AAO基底和聚合物多孔膜的表征 | 第32-33页 |
2.3.1 AAO基底的原子力显微镜表征(AFM) | 第32-33页 |
2.3.2 AAO基底的浸润性表征 | 第33页 |
2.3.3 聚合物多孔膜的扫描电镜表征(SEM) | 第33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33-42页 |
2.4.1 聚合物溶液浓度和气流速率对多孔膜形貌的影响 | 第33-35页 |
2.4.2 AAO基底浸润性和粗糙度对多孔膜形貌的影响 | 第35-4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3章 PI/AAO复合多孔仿生离子通道的制备和性质研究 | 第44-59页 |
3.1 引言 | 第44-46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6-50页 |
3.2.1 样品和试剂 | 第46页 |
3.2.2 仪器设备 | 第46页 |
3.2.3 实验具体操作 | 第46-50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0-58页 |
3.3.1 复合多孔膜通道的结构表征 | 第50-52页 |
3.3.2 复合多孔膜的浸润性表征 | 第52-53页 |
3.3.3 复合多孔膜通道的离子传输整流性质 | 第53-56页 |
3.3.4 复合多孔膜通道的pH响应性传输机理 | 第56-5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4章 多孔超疏低粘附氧化铁涂层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 第59-72页 |
4.1 引言 | 第59-60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0-63页 |
4.2.1 样品和试剂 | 第60页 |
4.2.2 仪器设备 | 第60页 |
4.2.3 多孔氧化铁涂层的制备 | 第60-62页 |
4.2.4 多孔氧化铁涂层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XPS) | 第62页 |
4.2.5 多孔氧化铁涂层的X射线衍射表征(XRD) | 第62页 |
4.2.6 多孔氧化铁涂层的粘附力表征 | 第62-63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3-71页 |
4.3.1 多孔氧化铁涂层的成分和形貌表征(SEM) | 第63-65页 |
4.3.2 多孔氧化铁涂层的浸润性表征 | 第65-70页 |
4.3.3 微纳结构对多孔氧化铁涂层超浸润性的影响 | 第70-7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6页 |
附录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