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宁热电厂对接入电网安全性的影响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2页 |
1.1.1 课题背景 | 第9-11页 |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国外电网安全稳定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电网安全稳定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2章 东宁热电厂的接入方案分析 | 第17-33页 |
2.1 引言 | 第17页 |
2.2 接入电网现状 | 第17-22页 |
2.2.1 黑龙江省电网概况 | 第17-18页 |
2.2.2 接入地区电网现状 | 第18-22页 |
2.3 接入方案简介 | 第22-23页 |
2.3.1 东宁一次变概况 | 第22页 |
2.3.2 东宁热电厂接入方案 | 第22-23页 |
2.4 电力电量平衡分析 | 第23-27页 |
2.4.1 接入地区的负荷预测与装机规划 | 第23-26页 |
2.4.2 接入地区的电力电量平衡分析 | 第26-27页 |
2.5 东宁热电厂联网前后的电网潮流分析 | 第27-3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东宁热电厂联网后的静态安全分析及对策 | 第33-49页 |
3.1 引言 | 第33页 |
3.2 静态安全分析的模型与方法 | 第33-37页 |
3.2.1 数学模型 | 第33-34页 |
3.2.2 求解方法 | 第34-36页 |
3.2.3 计算流程 | 第36-37页 |
3.3 潮流方式与计算条件 | 第37-38页 |
3.3.1 潮流方式的选择 | 第37-38页 |
3.3.2 计算条件的设置 | 第38页 |
3.4 潮流过载及电压越限的分析及对策 | 第38-48页 |
3.4.1 基础方式一的正常方式 | 第39-42页 |
3.4.2 基础方式一的检修方式 | 第42-44页 |
3.4.3 基础方式二的正常方式 | 第44-46页 |
3.4.4 基础方式二的检修方式 | 第46-4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4章 东宁热电厂联网后的暂态稳定分析及对策 | 第49-72页 |
4.1 引言 | 第49页 |
4.2 暂态稳定分析的模型与方法 | 第49-52页 |
4.2.1 数学模型 | 第50页 |
4.2.2 求解方法 | 第50-51页 |
4.2.3 计算流程 | 第51-52页 |
4.3 运行方式与计算模型 | 第52-58页 |
4.3.1 计算模型的选择 | 第52-58页 |
4.3.2 运行方式及故障设置 | 第58页 |
4.4 不同故障情况的暂态稳定计算与分析 | 第58-65页 |
4.4.1 单回线路由于三相短路故障而切除 | 第58-60页 |
4.4.2 双回线路由于三相短路故障而切除 | 第60-63页 |
4.4.3 变电站由于三相短路故障而退出运行 | 第63-65页 |
4.5 失稳故障的应对措施 | 第65-71页 |
4.5.1 应对失稳故障的一般原则 | 第65-66页 |
4.5.2 应对失稳故障的具体措施 | 第66-7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结论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个人简历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