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形状文法的乡村住宅形态规则及其设计应用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2.2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1.3 研究现状和学术动态 | 第13-21页 |
1.3.1 参数化设计方法研究 | 第13-14页 |
1.3.2 形状文法的理论研究 | 第14-15页 |
1.3.3 形状文法的应用研究 | 第15-20页 |
1.3.4 乡村空间形态研究 | 第20-21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1.5 结构框架 | 第22-23页 |
第2章 形状文法的理论构成 | 第23-42页 |
2.1 概念定义 | 第23-26页 |
2.1.1 形状 | 第23页 |
2.1.2 标号形状 | 第23-24页 |
2.1.3 参数形状 | 第24页 |
2.1.4 形状文法 | 第24-26页 |
2.2 推演规则 | 第26-29页 |
2.2.1 形状的推演规则 | 第26-27页 |
2.2.3 形状文法的推演规则 | 第27-29页 |
2.3 形状文法的应用流程 | 第29-30页 |
2.4 马拉盖拉住宅设计的形状文法 | 第30-40页 |
2.4.1 马拉盖拉住宅形状文法的优势 | 第30-31页 |
2.4.2 马拉盖拉住宅形状文法的应用类型 | 第31-32页 |
2.4.3 制定马拉盖拉住宅设计的形态规则 | 第32-36页 |
2.4.4 马拉盖拉住宅形状文法的设计应用 | 第36-40页 |
2.5 小结 | 第40-42页 |
第3章 乡村住宅设计的形态规则 | 第42-96页 |
3.1 乡村空间形态特征解析 | 第42-50页 |
3.1.1 住区层级 | 第43-46页 |
3.1.2 宅基地层级 | 第46-48页 |
3.1.3 住宅层级 | 第48-50页 |
3.2 形状文法函数编译 | 第50-57页 |
3.2.1 形状合集(S) | 第50-54页 |
3.2.2 规则合集(R) | 第54-57页 |
3.3 住宅层级形状文法应用 | 第57-95页 |
3.3.1 初始标号形状确立 | 第58-60页 |
3.3.2 应用流程阶段定义 | 第60-81页 |
3.3.3 住宅设计流程描述 | 第81-95页 |
3.4 小结 | 第95-96页 |
第4章 乡村住宅形态规则的设计应用 | 第96-147页 |
4.1 设计范围 | 第96-99页 |
4.1.1 区位分析 | 第96页 |
4.1.2 功能分析 | 第96-97页 |
4.1.3 现状分析 | 第97-99页 |
4.2 住区结构规划与宅基地布局设计 | 第99-103页 |
4.2.1 整理特点 | 第99-100页 |
4.2.2 生成布局 | 第100-103页 |
4.3 住宅建筑设计 | 第103-136页 |
4.3.1 调用规则 | 第103-123页 |
4.3.2 生成建筑 | 第123-136页 |
4.4 住宅设计的相关成果 | 第136-145页 |
4.5 小结 | 第145-147页 |
第5章 结语 | 第147-150页 |
5.1 研究成果 | 第147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147-148页 |
5.2.1 形状文法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结合 | 第147-148页 |
5.2.2 形状文法与建筑模块化技术的结合 | 第148页 |
5.2.3 设计师、住户和计算机的多主体交互 | 第148页 |
5.3 研究不足 | 第148-150页 |
参考文献 | 第150-154页 |
图表目录 | 第154-160页 |
附录 | 第160-165页 |
致谢 | 第165-1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竞赛成果 | 第1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