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基础理论论文

微通道内液固两相流动特性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创新点摘要第7-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9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微流动的特点第11-12页
    1.2 微通道的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 欧拉-拉格朗日模型第14-18页
        1.3.1 颗粒相的研究概况第15-17页
        1.3.2 连续相的研究概况第17页
        1.3.3 相间耦合的研究概况第17-18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8页
    1.5 本章小结第18-19页
第二章 理论模型与计算方法第19-25页
    2.1 引言第19页
    2.2 液-固两相流动的数学模型第19-23页
        2.2.1 液相控制方程第19-20页
        2.2.2 颗粒相控制方程第20-23页
    2.3 数据存储方法第23-24页
    2.4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三章 直微通道中液-固两相流动特性第25-39页
    3.1 引言第25-26页
    3.2 计算模型和条件第26-27页
    3.3 孔隙率对颗粒相流动特性的影响第27-34页
        3.3.1 对颗粒轨迹的影响第27-28页
        3.3.2 对颗粒停留时间的影响第28-30页
        3.3.3 对颗粒瞬时轴向速度的影响第30页
        3.3.4 对颗粒接触力的影响第30-31页
        3.3.5 对颗粒拟温度的影响第31-32页
        3.3.6 对液相流动特性的影响第32-34页
    3.4 液相粘度、速度对颗粒相流动特性的影响第34-38页
        3.4.1 液相粘度对颗粒相流动特性的影响第34-35页
        3.4.2 液相速度对颗粒相流动特性的影响第35-38页
    3.5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四章 粗糙微通道中液-固两相流动特性第39-53页
    4.1 引言第39页
    4.2 计算模型第39页
    4.3 孔隙率对液-固两相流动特性的影响第39-44页
    4.4 液相粘度对液-固两相流动特性的影响第44-47页
    4.5 液相速度对液-固两相流动特性的影响第47-49页
    4.6 颗粒粒径对液-固两相流动特性的影响第49-52页
    4.7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五章 结论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发表文章目录第58-59页
致谢第59-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西南地区制造业集聚与高技术产业效率研究
下一篇:完善地票落地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