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一、物业管理概论 | 第11-21页 |
(一) 物业管理概念 | 第11-15页 |
1. 词源分析 | 第11-12页 |
2. 物业管理的内涵 | 第12-13页 |
3. 物业管理的外延 | 第13-15页 |
(二) 物业管理的性质和特征 | 第15-17页 |
1. 物业管理的性质 | 第15-16页 |
2. 物业管理的特征 | 第16-17页 |
(三) 物业管理立法模式简述 | 第17-19页 |
1. 民法模式 | 第17-18页 |
2. 住宅法模式 | 第18页 |
3.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法模式 | 第18页 |
4. 物业管理法模式 | 第18-19页 |
(四) 物业管理与物业服务 | 第19-21页 |
1. 物业服务概念 | 第19页 |
2. 物业管理与物业服务的区别 | 第19-21页 |
二、物业管理法律关系分析 | 第21-29页 |
(一) 物业管理法律关系 | 第21-23页 |
1. 物业管理法律关系概念 | 第21-22页 |
2. 我国物业管理法律关系的特征 | 第22-23页 |
(二) 物业管理法律关系的架构 | 第23-29页 |
1. 物业管理内部法律关系 | 第23-26页 |
2. 物业管理外部法律关系 | 第26-29页 |
三、我国物业管理模式探析——委托式和信托式物业管理之比较 | 第29-35页 |
(一) 委托式物业管理 | 第30-31页 |
1. 委托式物业管理简述 | 第30页 |
2. 委托式物业管理的局限性 | 第30-31页 |
(二) 信托式物业管理 | 第31-35页 |
1. 信托式物业管理简介 | 第32-33页 |
2. 信托式物业管理相较委托式物业管理的优越性 | 第33-34页 |
3. 信托式物业管理模式的缺陷 | 第34-35页 |
四、完善我国物业管理制度的措施 | 第35-49页 |
(一) 法理基础 | 第35-39页 |
1. 物业管理的物权法基础: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 第35-36页 |
2. 信托法理论 | 第36-39页 |
(二) 物业管理的立法完善 | 第39-46页 |
1. 物业管理概念主体、管理方式的立法缺陷及完善 | 第39-42页 |
2. 管理法规的立法缺陷及完善 | 第42-44页 |
3. 物业服务合同有名化 | 第44-46页 |
(三) 意识层面 | 第46-49页 |
1. 业主的"所有者"意识觉醒,确立物业消费观念 | 第46-47页 |
2. 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树立"管理人"意识 | 第47页 |
3. 物业服务企业"服务者"意识的确立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