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弹性薄膜弯曲及卷曲的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3 磁致伸缩弯曲理论的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1.4 论文内容的安排 | 第20-22页 |
第二章 纳米薄膜弹性力学的基本理论 | 第22-36页 |
2.1 体材料弹性理论回顾 | 第22-24页 |
2.1.1 体材料的能量密度 | 第22-23页 |
2.1.2 本构关系及力学量 | 第23-24页 |
2.2 纳米薄膜弹性力学的柱对称理论 | 第24-34页 |
2.2.1 纳米薄膜柱对称下的能量密度 | 第24-28页 |
2.2.2 纳米薄膜在柱对称条件下的胡克定律及本构关系 | 第28-30页 |
2.2.3 纳米薄膜在柱对称条件下的杨氏模量及泊松比 | 第30-34页 |
2.3 小结 | 第34-36页 |
第三章 表面应力导致的纳米单层薄膜的弯曲 | 第36-52页 |
3.1 表面应力导致的纳米单层薄膜弯曲的柱对称理论 | 第36-40页 |
3.1.1 各向同性表面应力引起的纳米单层薄膜弯曲 | 第36-38页 |
3.1.2 各向异性表面应力引起的纳米单层薄膜弯曲 | 第38-40页 |
3.2 考虑表面弹性及表面应力作用厚度的纳米薄膜杨氏模量及弯曲理论 | 第40-51页 |
3.2.1 纳米薄膜的杨氏模量 | 第40-44页 |
3.2.2 纳米薄膜表面应力导致的弯曲 | 第44-51页 |
3.3 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纳米双层薄膜晶格失配导致的弯曲 | 第52-64页 |
4.1 纳米双层薄膜Timoshenko公式柱对称基本理论 | 第52-54页 |
4.2 关于纳米薄膜卷曲的理论实验对比及讨论 | 第54-58页 |
4.3 卷曲纳米管内部的应力应变分析 | 第58-63页 |
4.3.1 纳米管内部的应变分析 | 第58-61页 |
4.3.2 纳米管内部的应力分析 | 第61-63页 |
4.4 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纳米薄膜的磁致伸缩弯曲 | 第64-95页 |
5.1 微米磁性薄膜的磁致伸缩及弯曲理论回顾 | 第64-66页 |
5.2 纳米磁性薄膜材料磁致伸缩基本理论 | 第66-73页 |
5.2.1 纳米磁性薄膜磁致伸缩基本理论和公式 | 第66-68页 |
5.2.2 分析和讨论 | 第68-73页 |
5.3 纳米双层薄膜悬臂梁磁致伸缩弯曲的四参量理论 | 第73-82页 |
5.3.1 纳米薄膜悬臂梁磁致伸缩弯曲的四参量基本理论 | 第73-76页 |
5.3.2 磁致伸缩悬臂梁的弯曲曲率、伸长应变及弯曲挠度的讨论与分析 | 第76-82页 |
5.4 纳米磁致伸缩悬臂梁内部应力应变分析 | 第82-89页 |
5.4.1 系统内部应力表达式及中性面位置 | 第82-84页 |
5.4.2 分析与讨论 | 第84-89页 |
5.5 纳米双层薄膜磁致伸缩弯曲的Core-surface模型 | 第89-93页 |
5.6 小结 | 第93-95页 |
第六章 双层薄膜悬臂梁系统弯曲的统一理论 | 第95-106页 |
6.1 不考虑表面效应的悬臂梁弯曲统一理论 | 第95-103页 |
6.1.1 基本理论 | 第95-97页 |
6.1.2 弯曲系统中的特殊曲面 | 第97-99页 |
6.1.3 分析与讨论 | 第99-103页 |
6.2 推广的双层薄膜悬臂梁弯曲统一理论 | 第103-105页 |
6.2.1 纳米薄膜内部初始应变引起的弯曲 | 第103-104页 |
6.2.2 双层薄膜中均有初始应变时的弯曲理论 | 第104-105页 |
6.3 小结 | 第105-106页 |
第七章 总结 | 第106-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7页 |
致谢 | 第117-11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完成的论文 | 第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