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文物考古论文--美术考古论文--古绘画论文--壁画论文

敦煌本生故事画及其艺术风格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6页
    1.1 敦煌石窟的人文背景第12页
    1.2 敦煌石窟的人文价值第12-13页
    1.3 研究范围与步骤第13-16页
        1.3.1 研究动机第13页
        1.3.2 研究现状第13页
        1.3.3 研究方法第13-14页
        1.3.4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4-16页
第二章 敦煌壁画丰富多彩第16-22页
    2.1 壁画的种类第16-18页
        2.1.1 佛像画第16页
        2.1.2 故事画第16-17页
        2.1.3 经变画第17页
        2.1.4 山水画第17-18页
        2.1.5 供养人第18页
        2.1.6 装饰图案第18页
    2.2 敦煌故事画的形成与发展第18-22页
        2.2.1 故事画的起源第18-19页
        2.2.2 本生的意义第19-22页
第三章 历史变迁下的故事画第22-58页
    3.1 北凉——汉化的开始第23-31页
        3.1.1 舍身求法、牺牲救世第27-28页
        3.1.2 舍己护生、终升佛境第28-31页
    3.2 北魏——教化与融合第31-37页
        3.2.1 北魏石窟第31-33页
        3.2.2 舍己救虎、求登佛境第33-35页
        3.2.3 歌颂善良、贬斥贪邪第35-37页
    3.3 西魏——多种风格的融合第37-40页
        3.3.1 西魏石窟第37-38页
        3.3.2 舍身闻偈、求证佛法第38-40页
    3.4 北周——汉化的加剧第40-48页
        3.4.1 北周石窟第41-44页
        3.4.2 孝养双亲、修行佛道第44-47页
        3.4.3 戒除贪欲、因果报应第47-48页
    3.5 隋——大乘佛教的盛行第48-51页
        3.5.1 隋代石窟第48-51页
    3.6 唐——艺术风格创新多变第51-54页
        3.6.1 救世施身、修成正果第52-53页
        3.6.2 梵天请法、为法施身第53-54页
    3.7 五代——《贤愚经》屏风画的出现第54-56页
        3.7.1 贤愚善恶、宣扬佛教因果第54-55页
        3.7.2 孝亲爱民、终致成佛第55-56页
    3.8 宋、西夏、元——本生故事的没落第56-58页
        3.8.1 世俗化的贤愚经变故事画第57-58页
第四章 敦煌佛教故事壁画展望第58-62页
    4.1 认识传统第58页
    4.2 衍变的轨迹第58页
    4.3 近代工作第58-59页
    4.4 国内外研究第59-60页
    4.5 继承与发展第60-62页
第五章 结论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66页
作者简介第66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6-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HT-PEM燃料电池流场传质分析
下一篇:半导体纳米线成核生长机理的第一性原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