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1.2.1 产学研协同创新利益分配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1.2.2 委托代理理论研究综述 | 第12页 |
1.2.3 公平偏好理论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2.4 协同效应理论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1.2.5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4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4-15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径 | 第15-17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2 研究技术路径 | 第16-17页 |
1.5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7-18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5.2 研究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介绍 | 第18-30页 |
2.1 产学研协同创新利益分配概念 | 第18-21页 |
2.1.1 产学研协同创新 | 第18页 |
2.1.2 产学研协同创新利益分配 | 第18-19页 |
2.1.3 产学研协同创新利益分配的内容 | 第19-20页 |
2.1.4 产学研协同创新利益分配的原则 | 第20页 |
2.1.5 产学研协同创新利益分配的影响因素 | 第20-21页 |
2.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1-23页 |
2.2.1 委托代理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 第21页 |
2.2.2 委托代理理论应用种类 | 第21-22页 |
2.2.3 委托代理理论基本模型 | 第22-23页 |
2.3 公平理论 | 第23-25页 |
2.3.1 亚当斯公平理论 | 第23-24页 |
2.3.2 程序公平 | 第24-25页 |
2.3.3 互动公平 | 第25页 |
2.4 公平偏好理论 | 第25-27页 |
2.4.1 收益分配公平偏好模型 | 第25-26页 |
2.4.2 互惠偏好模型 | 第26-27页 |
2.5 协同效应理论 | 第27-29页 |
2.5.1 协同效应提出与内涵 | 第27页 |
2.5.2 协同效应分类 | 第27-29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公平关切下产学研合作利益分配 | 第30-41页 |
3.1 模型的建立 | 第30-31页 |
3.1.1 问题描述与基本假设 | 第30-31页 |
3.1.2 模型的构建 | 第31页 |
3.2 模型求解 | 第31-36页 |
3.2.1 不考虑公平关切的产学研合作创新利益分配策略 | 第31-32页 |
3.2.2 学研方公平关切下的产学研合作创新利益分配策略 | 第32-34页 |
3.2.3 产方与学研方公平均关切下的产学研合作创新利益分配策略 | 第34-36页 |
3.3 数值及图形分析 | 第36-39页 |
3.4 本章小节 | 第39-41页 |
第四章 公平关切下考虑知识共享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利益分配策略 | 第41-61页 |
4.1 模型的建立 | 第41-42页 |
4.1.1 模型的描述与基本假设 | 第41-42页 |
4.1.2 模型的构建 | 第42页 |
4.2 模型求解 | 第42-50页 |
4.2.1 不考虑公平关切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利益分配策略 | 第42-44页 |
4.2.2 学研方公平关切下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利益分配策略 | 第44-46页 |
4.2.3 产方与学研方公平均关切的协同创新利益分配模型 | 第46-50页 |
4.3 数值及图形分析 | 第50-56页 |
4.3.1 公平偏好影响结果 | 第50-53页 |
4.3.2 知识共享边际产出影响 | 第53-54页 |
4.3.3 公平偏好与知识共享边际产出共同影响 | 第54-56页 |
4.4 有无知识共享对比分析 | 第56-60页 |
4.4.1 不考虑公平关切 | 第56-57页 |
4.4.2 学研方公平关切 | 第57-58页 |
4.4.3 产方与学研方公平均关切 | 第58-6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1-63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61-62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