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论文--社会心理、社会行为论文

网络直播中的受众心理及其社会生成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8-14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8页
    1.2 研究目的第8页
    1.3 研究意义第8-9页
        1.3.1 理论意义第8-9页
        1.3.2 实践意义第9页
    1.4 相关研究回顾第9-12页
        1.4.1 网络直播研究第9-10页
        1.4.2 受众心理研究第10-11页
        1.4.3 转型期社会心态研究第11-12页
        1.4.4 国内外文献评析第12页
    1.5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2-14页
        1.5.1 研究内容第12-13页
        1.5.2 研究方法第13-14页
第2章 网络直播:全民直播时代的社交生活方式第14-19页
    2.1 网络直播的发展现状第14-15页
    2.2 网络直播的主要类型第15-16页
        2.2.1 网络直播的主播类型第15页
        2.2.2 网络直播的内容类型第15页
        2.2.3 泛娱乐类直播第15-16页
    2.3 网络直播的发展特点第16-17页
        2.3.1 参与门槛低第16页
        2.3.2 受众范围广第16页
        2.3.3 参与流动性强第16-17页
        2.3.4 内容多样化与低俗化第17页
        2.3.5 即时互动性强第17页
    2.4 本章小结第17-19页
第3章 网络直播中的受众心理:需要、刺激与狂欢第19-29页
    3.1 需要的满足第19-22页
        3.1.1 归属与爱的需要第19-20页
        3.1.2 尊重的需要第20-21页
        3.1.3 自我实现的需要第21-22页
    3.2 追求刺激第22-24页
    3.3 集体式狂欢第24-28页
        3.3.1 集体消遣的扩大化第24-25页
        3.3.2 夸张戏谑的生活方式第25-28页
    3.4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4章 网络直播受众心理的社会生成第29-42页
    4.1 价值取向与文化的挑战第29-32页
        4.1.1 主流文化面临挑战第29-31页
        4.1.2 消费主义文化盛行第31-32页
    4.2 私人生活的公开化与私密性的商业化第32-35页
        4.2.1 私人生活的公开化第32-34页
        4.2.2 私密性的商业化第34-35页
    4.3“娱乐至死”——泛娱乐化的思维方式第35-38页
        4.3.1 网络时代的思维方式第35-36页
        4.3.2 情感的突破口第36-37页
        4.3.3“娱乐”还是“愚乐”——狂欢的异化第37-38页
    4.4“快餐式”社交与快节奏生活盛行第38-40页
        4.4.1“快餐式”社交第38-39页
        4.4.2 生活节奏的加快第39-40页
    4.5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结论第42-44页
参考文献第44-47页
附录:访谈提纲第47-49页
致谢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机构投资者持股对股票增发行为的影响--基于中国股票型开放式基金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面向人因事故的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投入结构维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