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最小覆盖集模型的天目山自然保护区选址研究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目录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1.3 本文研究工作 | 第19-21页 |
1.3.1 研究内容和框架 | 第19-20页 |
1.3.2 本文的创新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准备 | 第21-40页 |
2.1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概况 | 第21-26页 |
2.1.1 保护区地理与资源概况 | 第21-22页 |
2.1.2 保护区现状 | 第22-23页 |
2.1.3 保护区存在问题 | 第23-26页 |
2.2 数据准备 | 第26-29页 |
2.2.1 保护区边界数字化与缓冲区分析 | 第27-29页 |
2.3 应用软件 | 第29-40页 |
2.3.1 QGIS | 第29-30页 |
2.3.2 GRASS GIS | 第30-32页 |
2.3.3 Marxan | 第32-37页 |
2.3.4 R | 第37-40页 |
第三章 模型和方法 | 第40-58页 |
3.1 最小覆盖集模型与模拟退火算法 | 第40-42页 |
3.1.1 最小覆盖集模型 | 第40-41页 |
3.1.2 模拟退火算法 | 第41-42页 |
3.2 目标函数与运行参数的设定 | 第42-56页 |
3.2.1 两种类型地块单元的划分与数据的汇总 | 第42-44页 |
3.2.2 物种保护比例的设定 | 第44-45页 |
3.2.3 Cost因子 | 第45-52页 |
3.2.3.1 坡度分析 | 第45-47页 |
3.2.3.2 Cost因子的公式 | 第47-48页 |
3.2.3.3 权重因子α值的选取与计算结果 | 第48-52页 |
3.2.4 BLM值的选取与计算结果 | 第52-56页 |
3.3 选址自动化 | 第56-58页 |
第四章 结论和展望 | 第58-61页 |
4.1 结论 | 第58-59页 |
4.2 展望 | 第59-61页 |
4.2.1 本文研究不足不处 | 第59页 |
4.2.2 发展建议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后记 | 第64-65页 |
附录 | 第65-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