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1 绪论 | 第12-23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3-19页 |
|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19-21页 |
| 1.4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1-23页 |
| 2 面散射计算方法 | 第23-49页 |
| 2.1 引言 | 第23-25页 |
| 2.2 IEM基本原理 | 第25-35页 |
| 2.3 IEM2M和IEM2Mc方法 | 第35-43页 |
| 2.4 改进的IEM2Mc | 第43-45页 |
| 2.5 仿真结果 | 第45-48页 |
| 2.6 小结 | 第48-49页 |
| 3 月表微波辐射模型及参数分析 | 第49-64页 |
| 3.1 引言 | 第49-50页 |
| 3.2 微波辐射多层模型 | 第50-56页 |
| 3.3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56-63页 |
| 3.4 小结 | 第63-64页 |
| 4 月球南极永久阴影区微波和红外亮温特征分析及温度反演 | 第64-86页 |
| 4.1 引言 | 第64-65页 |
| 4.2 微波和红外亮温数据 | 第65-66页 |
| 4.3 永久阴影区微波和红外亮温分布特征 | 第66-71页 |
| 4.4 永久阴影区微波和红外亮温分布特征解释 | 第71-82页 |
| 4.5 永久阴影区温度剖面反演 | 第82-84页 |
| 4.6 小结 | 第84-86页 |
| 5 月表纵向温度分布探测方法 | 第86-120页 |
| 5.1 引言 | 第86-87页 |
| 5.2 纵向温度分布探测方法 | 第87-89页 |
| 5.3 微波辐射计探测深度、探测频率和灵敏度的关系 | 第89-100页 |
| 5.4 多频反演的权值 | 第100-101页 |
| 5.5 各层亮温与铁钛含量的关系 | 第101-104页 |
| 5.6 多频微波辐射亮温反演温度剖面 | 第104-117页 |
| 5.7 微波辐射计和散射计联合探测 | 第117-118页 |
| 5.8 小结 | 第118-120页 |
| 6 地面纵向温度探测实验及天线设计 | 第120-133页 |
| 6.1 引言 | 第120页 |
| 6.2 微波散射计系统 | 第120-122页 |
| 6.3 天线设计 | 第122-127页 |
| 6.4 散射实验 | 第127-132页 |
| 6.5 小结 | 第132-133页 |
| 7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133-136页 |
| 7.1 全文总结 | 第133-135页 |
| 7.2 展望 | 第135-136页 |
| 致谢 | 第136-1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7-144页 |
| 附录A 改进的IEM2Mc中的过渡模型参数公式 | 第144-146页 |
| 附录B 缩写词 | 第146-147页 |
| 附录C 数学符号说明 | 第147-149页 |
| 附录D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 第1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