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蚕桑论文--蚕基础科学论文--蚕的生理、遗传、生态、生物物理、生物化学论文

物理改性对蚕蛹蛋白功能特性及酶解特性的影响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1章 绪论第18-28页
    1.1 蚕蛹第18-19页
    1.2 蚕蛹蛋白研究现状第19-21页
        1.2.1 蚕蛹蛋白的制备第20-21页
            1.2.1.1 蚕蛹蛋白的脱脂、脱臭、脱色第20页
            1.2.1.2 蚕蛹蛋白的提取第20-21页
    1.3 蚕蛹蛋白的应用第21-23页
        1.3.1 蚕蛹蛋白在保健品中的应用第21-22页
        1.3.2 蚕蛹蛋白在医药方面的应用第22页
        1.3.3 蚕蛹蛋白复合氨基酸和多肽的制备第22-23页
        1.3.4 蚕蛹蛋白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第23页
        1.3.5 蚕蛹蛋白的其他应用第23页
    1.4 蛋白质改性研究第23-26页
        1.4.1 蛋白质改性的方法第23-25页
            1)物理改性第24页
            2)化学改性第24-25页
            3)酶法改性第25页
        1.4.2 蚕蛹蛋白的改性研究第25-26页
    1.5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6-28页
第2章 磨球超微粉碎改性蚕蛹蛋白的工艺优化及功能特性第28-42页
    2.1 引言第28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28-32页
        2.2.1 试验材料第28页
        2.2.2 主要试剂第28页
        2.2.3 主要仪器第28-29页
        2.2.4 试验方法第29-32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2-40页
        2.3.1 单因素试验结果第32-35页
        2.3.2 响应面试验结果第35-39页
        2.3.3 蛋白质结构变化分析第39页
        2.3.4 超微粉碎改性蚕蛹蛋白功能特性的测定第39-40页
    2.4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第3章 磨球超微粉碎对蚕蛹蛋白酶解特性的影响第42-54页
    3.1 引言第42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42-46页
        3.2.1 试验材料第42页
        3.2.2 主要试剂第42页
        3.2.3 主要仪器第42-43页
        3.2.4 试验方法第43-46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6-52页
        3.3.1 蛋白质标准曲线第46-47页
        3.3.2 超微粉碎-酶解联合处理对蚕蛹蛋白物理特性的影响第47-48页
        3.3.3 微细化处理对蚕蛹蛋白水解度的影响第48页
        3.3.4 微细化处理-酶解联合处理对蚕蛹蛋白回收率的影响第48-49页
        3.3.5 物理预处理对酶解蚕蛹蛋白可控酶解动力学的影响第49-50页
        3.3.6 动力学模型参数的确定第50-51页
        3.3.7 动力学模型的验证试验第51-52页
    3.4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第4章 超声波改性蚕蛹蛋白的工艺优化及功能特性第54-68页
    4.1 引言第54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54-58页
        4.2.1 试验材料第54页
        4.2.2 主要试剂第54页
        4.2.3 主要仪器第54-55页
        4.2.4 试验方法第55-58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8-67页
        4.3.1 单因素试验结果第58-61页
        4.3.2 蚕蛹蛋白超声波改性工艺的优化第61-66页
        4.3.3 蛋白质结构变化分析第66页
        4.3.4 超声波改性蚕蛹蛋白的基本功能特性变化第66-67页
    4.4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5章 超声波对蚕蛹蛋白的酶解特性影响第68-76页
    5.1 前言第68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68-70页
        5.2.1 试验材料第68页
        5.2.2 主要试剂第68页
        5.2.3 主要仪器第68-69页
        5.2.4 试验方法第69-70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70-74页
        5.3.1 初始底物浓度和酶浓度对蚕蛹蛋白水解度的影响第70-72页
        5.3.2 蚕蛹蛋白酶解动力学模型参数的确定第72-74页
        5.3.3 可控酶解动力学模型的验证试验第74页
    5.4 本章小结第74-76页
第6章 不同物理处理对蚕蛹蛋白理化特性及生物活性的影响第76-88页
    6.1 前言第76页
    6.2 材料与方法第76-80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80-87页
        6.3.1 改性前后氨基酸组成变化第80-82页
        6.3.2 对DPPH清除能力第82页
        6.3.3 对Fe~(2+)的螯合能力清除能力第82-83页
        6.3.4 总还原力第83-84页
        6.3.5 蚕蛹蛋白改性前后ACE抑制率的变化第84页
        6.3.6 超声波、超微粉碎和酶解处理后蚕蛹蛋白基本物理化学特性第84-87页
            6.3.6.1 红外光谱分析第84-85页
            6.3.6.2 紫外光谱分析第85-86页
            6.3.6.3 电镜扫面蛋白表面形态第86-87页
    6.4 本章小结第87-88页
结论第88-90页
参考文献第90-100页
本研究受资助的项目第100-10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02-104页
致谢第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滞期费索赔中的海运货物留置权问题研究
下一篇:血浆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在三氯乙烯致敏小鼠肾脏损伤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