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3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框架 | 第10-12页 |
1.3 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2 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综述 | 第13-23页 |
2.1 社会物质丰富与否的客观评价——从SNA到绿色GDP的核算 | 第14-16页 |
2.2 经济发展是否反映福利改善的评价——从GDP到ISEW、GPI的核算 | 第16-20页 |
2.3 经济福利如何均衡发展的评价——从生态学到地球系统的视角 | 第20-23页 |
3 真实经济增长的tan? 评价—基于GDP与ISEW | 第23-53页 |
3.1 GDP的争论 | 第23-25页 |
3.1.1 GDP形成历史 | 第23页 |
3.1.2 GDP的作用 | 第23-24页 |
3.1.3 GDP的弊端 | 第24-25页 |
3.2 ISEW指标体系的产生与发展 | 第25-26页 |
3.3 我国ISEW的核算 | 第26-47页 |
3.3.1 ISEW理论基础及核算方法 | 第27-33页 |
3.3.2 污染物影子价格估计 | 第33-43页 |
3.3.3 ISEW核算结果与“阀值效应”检验 | 第43-46页 |
3.3.4 ISEW贡献因子表达 | 第46-47页 |
3.4 基于ISEW补充下的真实经济增长评价 | 第47-53页 |
3.4.1 真实经济增长的涵义 | 第47-48页 |
3.4.2 我国真实经济增长评价 | 第48-53页 |
4 经济福利可持续约束下的总体研究 | 第53-63页 |
4.1 ISEW联立方程的实证研究 | 第53-59页 |
4.1.1 模型设定及数据选取 | 第53-55页 |
4.1.2 估计结果及解释 | 第55-57页 |
4.1.3 简化式模型的边际分析与政策评价 | 第57-59页 |
4.2 GDP联立方程的实证研究 | 第59-61页 |
4.2.1 模型设定及数据选取 | 第59页 |
4.2.2 估计结果及解释 | 第59-61页 |
4.3 比较分析 | 第61-63页 |
5 经济福利可持续约束下的区域研究 | 第63-89页 |
5.1 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经济福利约束 | 第63-82页 |
5.1.1 资源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 | 第63-66页 |
5.1.2 利益分配与产业结构的数理分析 | 第66-72页 |
5.1.3 资源与经济福利可持续发展的实证检验 | 第72-82页 |
5.2 经济福利可持续约束下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 第82-89页 |
5.2.1 变量选取 | 第82页 |
5.2.2 单位根检验 | 第82-83页 |
5.2.3 空间面板数据模型设定及估计 | 第83-86页 |
5.2.4 估计结果及解释 | 第86-89页 |
6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89-97页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89-92页 |
6.2 对应政策建议 | 第92-95页 |
6.3 展望 | 第95-97页 |
6.3.1 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95页 |
6.3.2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第95-97页 |
致谢 | 第97-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7页 |
附录 | 第107-119页 |
附录A | 第107-119页 |
附录B1.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19页 |
附录B2.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项目 | 第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