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机车工程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机车构造论文--走行部分论文--转向架论文

HX_D1C型电力机车换装径向转向架的动力学分析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1-16页
    1.1 课题的选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机车径向转向架发展现状第12-14页
    1.3 国内外三轴转向架轮径差研究现状第14-15页
    1.4 本文研究内容和主要工作第15-16页
第2章 HX_D1C型机车动力学模型建立第16-26页
    2.1 计算模型第16-22页
        2.1.1 HX_D1C型传统转向架整车计算模型第16-18页
        2.1.2 HX_D1C型径向转向架整车计算模型第18-20页
        2.1.3 轮/轨匹配关系第20-22页
    2.2 评判标准第22-24页
        2.2.1 平稳性指标第22-23页
        2.2.2 轮轴横向力第23页
        2.2.3 轮轨垂向力第23-24页
        2.2.4 脱轨系数第24页
        2.2.5 轮重减载率第24页
    2.3 本章小结第24-26页
第3章 传统转向架与径向转向架机车动力学性能比较第26-42页
    3.1 运行稳定性第26-29页
        3.1.1 准线性临界速度第26-28页
        3.1.2 非线性临界速度第28-29页
    3.2 直线运行性能第29-32页
        3.2.1 横向平稳性第30-31页
        3.2.2 垂向平稳性第31-32页
    3.3 曲线通过性能第32-40页
        3.3.1 125m最小半径曲线通过性能第32-33页
        3.3.2 光滑轨道曲线通过磨耗比较第33-34页
        3.3.3 动态曲线通过性能第34-38页
        3.3.4 径向转向架机车曲线提速第38-40页
    3.4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第4章 径向转向架机车悬挂参数优化第42-58页
    4.1 一系刚度第42-49页
        4.1.1 一系弹簧纵横向刚度第42-45页
        4.1.2 一系纵向综合刚度第45-48页
        4.1.3 一系垂向刚度第48-49页
    4.2 二系刚度第49-50页
        4.2.1 二系纵横向刚度第49页
        4.2.2 二系垂向刚度第49-50页
    4.3 减振器第50-57页
        4.3.1 一系垂向减振器阻尼第50-51页
        4.3.2 一系纵向减振器阻尼第51-55页
        4.3.3 二系横向减振器阻尼第55-56页
        4.3.4 二系垂向减振器阻尼第56-57页
    4.4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5章 轮径差对径向转向架机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第58-66页
    5.1 轮径差的类型第58-59页
    5.2 径向转向架轮径差分布形式的选取第59-60页
    5.3 轮径差对曲线通过性能的影响第60-64页
        5.3.1 R800m曲线通过性能第60-63页
        5.3.2 R300m曲线通过性能第63-64页
    5.4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结论与展望第66-68页
致谢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3页
附录1第73-76页
附录2第76-78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8页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投债生产性支出偏向及其宏观效应
下一篇:Tudor-SN蛋白调控细胞内应激颗粒组装的分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