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动轮椅的设计与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9-21页 |
1.1 人口老龄化与残疾人口现状 | 第9-11页 |
1.1.1 人口老龄化现状 | 第9-10页 |
1.1.2 残疾人口现状 | 第10-11页 |
1.2 电动轮椅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国外电动轮椅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国内电动轮椅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电动轮椅市场化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5-17页 |
1.4 光伏发电应用现状 | 第17-21页 |
1.4.1 能源危机与环境问题 | 第17-18页 |
1.4.2 光伏发电技术应用现状 | 第18-21页 |
第2章 绪论 | 第21-23页 |
2.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21页 |
2.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第3章 太阳能电动轮椅整体设计 | 第23-27页 |
3.1 太阳能电动轮椅设计要求 | 第23-24页 |
3.2 轮椅功能设计分析 | 第24-25页 |
3.3 轮椅结构设计分析 | 第25-27页 |
第4章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轮椅结构设计 | 第27-43页 |
4.1 人机工程学简介 | 第27-28页 |
4.2 电动轮椅座椅的人机工程学设计 | 第28-31页 |
4.2.1 太阳能电动轮椅静态数据选择原则 | 第28页 |
4.2.2 人体坐姿分析 | 第28-29页 |
4.2.3 人体模型数据 | 第29-31页 |
4.3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座椅静态参数设计 | 第31-32页 |
4.4 可调式座椅结构设计分析 | 第32-34页 |
4.5 太阳能电动轮椅车架机构设计与分析 | 第34-36页 |
4.6 可折叠太阳能电池板结构设计 | 第36页 |
4.7 太阳能电动轮椅机构框架有限元分析 | 第36-43页 |
4.7.1 建立分析模型 | 第37-38页 |
4.7.2 定义和指定材料 | 第38-39页 |
4.7.3 添加载荷 | 第39页 |
4.7.4 分析方法和结论 | 第39-43页 |
第5章 动力传动系统选型与匹配 | 第43-51页 |
5.1 动力传动系统选型 | 第43-47页 |
5.1.1 驱动电机选型 | 第43-45页 |
5.1.2 电池选型 | 第45-46页 |
5.1.3 太阳能电池选型 | 第46-47页 |
5.2 动力传动系统参数设计 | 第47-51页 |
5.2.1 驱动电机参数设计 | 第47-48页 |
5.2.2 锂电池的参数设计 | 第48-49页 |
5.2.3 太阳能电池板参数设计 | 第49-51页 |
第6章 整车控制器设计 | 第51-65页 |
6.1 整车控制器设计方案 | 第51-52页 |
6.1.1 功能要求 | 第51页 |
6.1.2 设计原则 | 第51页 |
6.1.3 整车控制器控制原理 | 第51-52页 |
6.2 主控制芯片选择及其最小系统设计 | 第52-55页 |
6.2.1 主控制芯片选型 | 第52-55页 |
6.2.2 复位电路 | 第55页 |
6.2.3 晶振电路 | 第55页 |
6.3 操纵杆和驱动控制器选型 | 第55-58页 |
6.3.1 操纵杆选型 | 第55-57页 |
6.3.2 驱动控制器选型 | 第57-58页 |
6.4 控制系统主要模块分析 | 第58-61页 |
6.4.1 输入信号 | 第58-59页 |
6.4.2 太阳能充电模块 | 第59-60页 |
6.4.3 电源电路模块 | 第60-61页 |
6.5 整车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第61-65页 |
6.5.1 控制系统主程序设计 | 第61-62页 |
6.5.2 控制手柄输出信号软件设计 | 第62-63页 |
6.5.3 轮毂电机调速程序设计 | 第63页 |
6.5.4 差速转向程序设计 | 第63-64页 |
6.5.5 太阳能电池板充电子程序流程图 | 第64-65页 |
第7章 试验与分析 | 第65-69页 |
7.1 试验设备与条件 | 第65页 |
7.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65-69页 |
7.2.1 光照强度 | 第66-67页 |
7.2.2 充电电流 | 第67页 |
7.2.3 充电电压 | 第67页 |
7.2.4 充电功率 | 第67-68页 |
7.2.5 蓄电池端电压 | 第68-69页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8.1 结论 | 第69页 |
8.2 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致谢 | 第75-77页 |
发表论文和授权专利一览表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