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 缩略词表 | 第10-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8页 |
| 1.1 正畸托槽周围釉质脱矿的发生及预防的研究进展 | 第11-16页 |
| 1.1.1 釉质脱矿的发生、原因及机制 | 第11-12页 |
| 1.1.2 预防釉质脱矿的方法 | 第12-16页 |
| 1.1.2.1 釉质脱矿的风险评估 | 第12页 |
| 1.1.2.2 釉质脱矿后的修复治疗 | 第12-13页 |
| 1.1.2.3 预防釉质脱矿的措施 | 第13-16页 |
| 1.2 正畸抗菌托槽预防WSLs的研究进展 | 第16页 |
| 1.3 纳米TiO_2光催化剂及其掺杂改性 | 第16-17页 |
| 1.4 纳米TiO_2的正畸托槽改性 | 第17页 |
| 1.5 生物材料安全性评价 | 第17-19页 |
| 1.5.1 生物材料安全性评价的必要性 | 第18页 |
| 1.5.2 生物材料安全性评价的试验方法 | 第18页 |
| 1.5.3 评价生物材料安全性的“生物学终点” | 第18-19页 |
| 1.6 纳米TiO_2生物学毒性的研究进展 | 第19-23页 |
| 1.6.1 纳米TiO_2生物学毒性研究的必要性 | 第19页 |
| 1.6.2 纳米TiO_2粉末的毒性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 1.6.3 纳米TiO_2薄膜生物学毒性的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 1.6.3.1 不同粒子掺杂对TiO_2薄膜生物相容性的影响 | 第21-22页 |
| 1.6.3.2 不同薄膜厚度对TiO_2薄膜生物相容性的影响 | 第22-23页 |
| 参考文献 | 第23-28页 |
| 第二章 TiO_(2-x)N_x薄膜托槽试样的制备及其表征 | 第28-33页 |
| 2.1 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 | 第28页 |
| 2.1.1 实验材料 | 第28页 |
| 2.1.2 设备仪器 | 第28页 |
| 2.2 实验方法 | 第28-29页 |
| 2.2.1 试样准备 | 第28页 |
| 2.2.2 TiO_(2-x)N_x薄膜的制备 | 第28-29页 |
| 2.2.3 TiO_(2-x)N_x薄膜的表征 | 第29页 |
| 2.3 结果 | 第29-30页 |
| 2.4 讨论 | 第30-31页 |
| 2.5 结论 | 第31-32页 |
| 参考文献 | 第32-33页 |
| 第三章 TiO_(2-x)N_x薄膜托槽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 第33-48页 |
| 3.1 材料和方法 | 第33-39页 |
| 3.1.1 实验材料和设备仪器 | 第33-34页 |
| 3.1.1.1 实验材料 | 第33页 |
| 3.1.1.2 仪器设备 | 第33-34页 |
| 3.1.2 实验试剂的配制 | 第34-36页 |
| 3.1.3 细胞培养 | 第36-38页 |
| 3.1.3.1 L929细胞复苏与培养 | 第36-37页 |
| 3.1.3.2 L929细胞传代 | 第37页 |
| 3.1.3.3 L929细胞冻存 | 第37页 |
| 3.1.3.4 L929细胞计数 | 第37-38页 |
| 3.1.3.5 薄膜试样与L929细胞共培养 | 第38页 |
| 3.1.4 细胞粘附附着形态观察 | 第38页 |
| 3.1.5 MTT细胞增殖实验 | 第38页 |
| 3.1.6 LDH细胞凋亡实验 | 第38页 |
| 3.1.7 细胞荧光计数 | 第38-39页 |
| 3.1.8 统计学分析 | 第39页 |
| 3.2 结果 | 第39-43页 |
| 3.2.1 细胞粘附实验 | 第39-40页 |
| 3.2.2 MTT实验 | 第40页 |
| 3.2.3 LDH实验 | 第40-41页 |
| 3.2.4 细胞荧光计数 | 第41-43页 |
| 3.3 讨论 | 第43-45页 |
| 3.4 结论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 第四章 结论 | 第48-49页 |
| 4.1 主要结论 | 第48页 |
| 4.2 研究展望 | 第48-49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9-50页 |
| 致谢 | 第50-51页 |
| 正畸临床病例 | 第5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