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7页 |
| ·固体超强酸的研究进展 | 第10-22页 |
| ·固体超强酸的定义 | 第10-11页 |
| ·固体超强酸的分类及特点 | 第11-13页 |
| ·固体超强酸的制备方法 | 第13-16页 |
| ·固体超强酸的表征技术 | 第16-17页 |
| ·固体超强酸的酸中心形成机理 | 第17-18页 |
| ·固体超强酸的应用 | 第18-21页 |
| ·固体超强酸的改性 | 第21-22页 |
| ·微波加热技术 | 第22-24页 |
| ·固体超强酸研究前景与展望 | 第24-25页 |
| ·本课题的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25-27页 |
| 第二章微波法制备SO_4~(2-)/ZrO_2 固体超强酸催化乳酸丁酯反应 | 第27-39页 |
| ·实验药品与仪器 | 第27页 |
| ·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 第27-28页 |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7-28页 |
| ·XRD 表征 | 第28页 |
| ·热分析 | 第28页 |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28页 |
| ·酯化反应 | 第28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8-38页 |
| ·微波加热时间对催化剂物相及酯化反应的影响 | 第28-30页 |
| ·催化剂的热分析 | 第30-31页 |
| ·催化剂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31-32页 |
| ·酸强度的测定 | 第32页 |
| ·微波加热与传统马弗炉焙烧所制备催化剂的比较 | 第32-33页 |
| ·醇酸摩尔比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 第33-34页 |
| ·催化剂用量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 第34-35页 |
| ·反应时间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 第35-36页 |
| ·硫酸浸渍液浓度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 第36-37页 |
| ·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能和稳定性考察 | 第37-38页 |
| ·合成产品的分析 | 第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三章 微波法制备SO_4~(2-)_2~(-2)/ZrO_2-Nd_20_3 固体超强酸催化乳酸丁酯反应 | 第39-49页 |
| ·实验药品与仪器 | 第39页 |
| ·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 第39-40页 |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39-40页 |
| ·XRD 表征 | 第40页 |
| ·热分析 | 第40页 |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40页 |
| ·酯化反应过程 | 第40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0-47页 |
| ·微波加热时间对催化剂晶型及酯化反应的影响 | 第40-42页 |
| ·催化剂的热分析 | 第42-44页 |
| ·催化剂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44页 |
| ·酸强度的测定 | 第44-45页 |
| ·SO_4~(2-)/ZrO_2-Nd_20_3 催化剂与SO_4~(2-)/ZrO_2 催化剂的比较 | 第45页 |
| ·Nd_20_3 引入量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 第45-46页 |
| ·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能和稳定性考察 | 第46-47页 |
| ·合成产品的分析 | 第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 第四章 微波法制备SO_4~(2-)/ZrO_2–HZSM-5 固体超强酸催化乙酸正丁酯反应 | 第49-57页 |
| ·实验药品与仪器 | 第49页 |
| ·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 第49-50页 |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49-50页 |
| ·XRD 表征 | 第50页 |
| ·热分析 | 第50页 |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50页 |
| ·酯化反应过程 | 第50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0-55页 |
| ·不同负载比(ZrO_2/催化剂总量)对催化剂晶型和酯化反应的影响 | 第50-53页 |
| ·催化剂的热分析 | 第53-54页 |
| ·催化剂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54页 |
| ·酸强度的测定 | 第54-55页 |
| ·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能和稳定性考察 | 第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 第五章 总结 | 第57-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7页 |
| 附录 | 第67-69页 |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