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热力工程、热机论文--热力工程理论论文--传热学论文

CO2在微通道内节流制冷的实验研究与理论计算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1 绪论第12-26页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第12-21页
        1.1.1 微通道的定义第12页
        1.1.2 微通道的制造第12-13页
        1.1.3 微通道换热器的应用第13-15页
        1.1.4 微型节流制冷器第15-19页
        1.1.5 微通道内流动的临界雷诺数第19-2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1-24页
        1.2.1 微通道内流动与换热的理论研究第21-22页
        1.2.2 微通道内流动与换热的实验研究第22-24页
    1.3 本文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第24-25页
    1.4 本章小结第25-26页
2 微通道内流动与换热的理论基础第26-35页
    2.1 微尺度气体流动的稀薄效应第26-31页
        2.1.1 气体分子论第26-29页
        2.1.2 连续介质假设和热力学平衡第29-30页
        2.1.3 稀薄效应与克努森数第30-31页
    2.2 微通道内的气体流动区域第31-34页
        2.2.1 理想气体模型第31页
        2.2.2 连续流第31-32页
        2.2.3 滑移流第32-33页
        2.2.4 过渡流和自由分子流第33-34页
    2.3 本章小结第34-35页
3 CO_2在微通道内流动的理论计算第35-45页
    3.1 微通道回热换热器试件第35-36页
        3.1.1 微通道试件的结构第35-36页
        3.1.2 微通道的几何参数第36页
        3.1.3 工作原理第36页
    3.2 微通道内CO_2气体流动类型的判定第36-38页
        3.2.1 CO_2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 λ 的计算第37-38页
        3.2.2 克努森数Kn的计算结果第38页
    3.3 微通道内CO_2流动压降的计算第38-42页
        3.3.1 沿程压力损失第39页
        3.3.2 局部压力损失第39-40页
        3.3.3 压降计算结果第40-42页
    3.4 微通道内CO_2节流的计算第42-44页
        3.4.1 CO_2的J-T效应第42-43页
        3.4.2 微通道内CO_2节流温降的计算结果第43-44页
    3.5 本章小结第44-45页
4 CO_2在微通道内流动与换热的实验研究第45-60页
    4.1 实验原理与装置第45-48页
        4.1.1 实验原理第45-46页
        4.1.2 实验装置与仪器第46-48页
    4.2 实验步骤及工况第48-49页
        4.2.1 实验步骤第48-49页
        4.2.2 实验工况第49页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9-59页
        4.3.1 试件一在几种工况下的制冷效果第49-56页
        4.3.2 试件二在两种工况下的制冷效果第56-59页
    4.4 本章小结第59-60页
5 结论及展望第60-62页
    5.1 本文的主要结论第60页
    5.2 研究展望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8页
致谢第68-7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眼动、脑电特征的抑郁识别研究
下一篇:基于协同过滤的推荐系统算法研究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