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基础科学论文--家畜微生物学(兽医病原微生物学)论文--家畜病毒学论文

新城疫病毒V蛋白结合MDA5抑制DF-1细胞IFN-β生成的功能域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文献综述第14-24页
    第一章 副黏病毒V蛋白拮抗干扰素的研究进展第14-24页
        1.1 新城疫的概述第14-15页
        1.2 新城疫病毒第15-17页
            1.2.1 NDV的结构第15页
            1.2.2 NDV的分型第15-16页
            1.2.3 NDV的基因组第16-17页
        1.3 副黏病毒拮抗干扰素的研究进展第17-23页
            1.3.1 副黏病毒的P基因第17-19页
            1.3.2 Ⅰ型IFN系统第19-20页
            1.3.3 副黏病毒拮抗IFN的细胞目标第20-22页
            1.3.4 副黏病毒阻断干扰素Jak/STAT信号通路第22-23页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第23-24页
试验研究第24-64页
    第二章CTD区锌指结构氨基酸对NDV V蛋白与MDA5 互作抑制IFN-β 生成的影响 11第24-39页
        2.1 材料第24页
            2.1.1 质粒第24页
            2.1.2 细胞第24页
        2.2 方法第24-30页
            2.2.1 副黏病毒V蛋白CTD区的序列分析第24页
            2.2.2 点突变引物设计第24-25页
            2.2.3 重组质粒pCMV-3HA- H/C1~C7 的构建第25-26页
            2.2.4 ChMDA5 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第26页
            2.2.5 Western blotting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第26-27页
            2.2.6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IFN-β 启动子活性第27-28页
            2.2.7 Real time PCR测定IFN-β mRNA水平第28页
            2.2.8 ELISA测定IFN-β 蛋白水平第28页
            2.2.9 免疫共沉淀试验验证V蛋白突变体与MDA5 的相互作用第28-29页
            2.2.10 多个氨基酸突变的影响第29-30页
        2.3 结果第30-37页
            2.3.1 副黏病毒V蛋白CTD区的序列比对结果第30-31页
            2.3.2 重组质粒pCMV-3HA-H/C1~C7 的构建第31-32页
            2.3.3 ChMDA5 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第32-33页
            2.3.4 V蛋白及突变体表达的检测第33页
            2.3.5 IFN-β 启动子活性检测第33-34页
            2.3.6 IFN-β mRNA检测第34-35页
            2.3.7 IFN-β 蛋白检测第35-36页
            2.3.8 V蛋白及V蛋白突变体与MDA5 相互作用检测第36页
            2.3.9 多个氨基酸突变对V蛋白功能的影响第36-37页
        2.4 讨论第37-38页
        2.5 小结第38-39页
    第三章CTD区其他保守氨基酸对NDV V蛋白与MDA5 互作抑制IFN-β生成的影响第39-53页
        3.1 材料第39页
            3.1.1 质粒第39页
            3.1.2 细胞第39页
        3.2 方法第39-44页
            3.2.1 副黏病毒V蛋白CTD区的序列分析第39页
            3.2.2 点突变引物设计第39-41页
            3.2.3 重组质粒pCMV-3HA-△V的构建第41页
            3.2.4 Western blotting检测V蛋白突变体表达第41页
            3.2.5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IFN-β 启动子活性第41-42页
            3.2.6 real time PCR测定IFN-β mRNA水平第42页
            3.2.7 ELISA测定IFN-β 蛋白水平第42页
            3.2.8 免疫共沉淀试验验证V蛋白突变体与MDA5 的相互作用第42-44页
            3.2.9 几个重要氨基酸的确定第44页
        3.3 结果第44-50页
            3.3.1 重组质粒pCMV-3HA-△V的构建第44-45页
            3.3.2 V蛋白突变体表达的检测第45-46页
            3.3.3 IFN-β 启动子活性检测第46-47页
            3.3.4 IFN-β mRNA检测第47页
            3.3.5 IFN-β 蛋白检测第47-48页
            3.3.6 V蛋白及V蛋白突变体与MDA5 相互作用检测第48-49页
            3.3.7 R178 和E180 对V蛋白的影响第49-50页
        3.4 讨论第50-52页
        3.5 小结第52-53页
    第四章 新城疫病毒V蛋白N端氨基酸对V蛋白与MDA5 相互作用抑制IFN-β生成的影响第53-64页
        4.1 材料第53页
            4.1.1 质粒第53页
            4.1.2 细胞第53页
        4.2 方法第53-58页
            4.2.1 不同NDV V蛋白的序列分析第53-54页
            4.2.2 点突变引物设计第54页
            4.2.3 重组质粒pCMV-3HA-△V的构建第54-55页
            4.2.4 Western blotting检测V蛋白突变体的表达第55-56页
            4.2.5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IFN-β 启动子活性第56页
            4.2.6 real time PCR测定IFN-β mRNA水平第56页
            4.2.7 ELISA测定IFN-β 蛋白水平第56-57页
            4.2.8 免疫共沉淀试验验证V蛋白突变体与MDA5 的相互作用第57-58页
        4.3 结果第58-62页
            4.3.1 重组质粒pCMV-3HA-△V的构建第58-59页
            4.3.2 V蛋白突变体表达的检测第59-60页
            4.3.3 IFN-β 启动子活性检测第60页
            4.3.4 IFN-β mRNA检测第60-61页
            4.3.5 IFN-β 蛋白检测第61-62页
            4.3.6 V蛋白N端突变体与MDA5 相互作用检测第62页
        4.4 讨论第62-63页
        4.5 小结第63-64页
结论第64-65页
本论文的创新点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7页
附录第77-81页
缩略词表第81-83页
致谢第83-84页
作者简介第84-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保险公司综合金融经营战略研究
下一篇:平山县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