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理学论文

水分胁迫下泥炭藓(Sphagnum palustre)的生理响应及快繁体系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引言第10-16页
    1.1 我国苔藓植物的研究进展第10-11页
    1.2 苔藓植物的逆境响应研究第11-12页
        1.2.1 逆境的概念第11页
        1.2.2 水分胁迫对苔藓植物形态的影响第11-12页
        1.2.3 水分胁迫对苔藓植物生理的影响第12页
    1.3 影响苔藓植物生长的因子第12-15页
        1.3.1 温度和光照第12-14页
        1.3.2 水分和湿度第14页
        1.3.3 pH值第14页
        1.3.4 植物生长调节剂第14-15页
    1.4 苔藓植物快繁体系第15-16页
        1.4.1 苔藓植物基质栽培第15页
        1.4.2 苔藓植物组织培养第15-16页
2 研究目的、意义和创新点第16-17页
    2.1 研究目的第16页
    2.2 研究意义第16页
    2.3 创新点第16-17页
3 水分胁迫下泥炭藓的生理响应第17-37页
    3.1 试验地概况第17页
    3.2 试验材料与处理方法第17-18页
        3.2.1 试验材料第17页
        3.2.2 处理方法第17-18页
    3.3 技术路线第18-19页
    3.4 试验材料测定指标和方法第19-24页
        3.4.1 植物体外观形态观测及含水量测定第19页
        3.4.2 水分胁迫下C、N代谢的动态变化第19-21页
        3.4.3 细胞膜透性的测定第21页
        3.4.4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第21-22页
        3.4.5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第22页
        3.4.6 游离脯氨酸含量的测定第22-23页
        3.4.7 保护酶活性测定第23-24页
    3.5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第24页
    3.6 结果与分析第24-34页
        3.6.1 水分胁迫对植物体外观形态及相对含水量的影响第24-25页
        3.6.2 水分胁迫下C、N代谢的动态变化第25-27页
        3.6.3 水分胁迫对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第27-28页
        3.6.4 水分胁迫对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第28-29页
        3.6.5 水分胁迫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第29页
        3.6.6 水分胁迫对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第29-30页
        3.6.7 水分胁迫对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第30-32页
        3.6.8 生理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第32-34页
    3.7 结论与讨论第34-37页
        3.7.1 水分胁迫对植物体外观形态及相对含水量的影响第34页
        3.7.2 水分胁迫下C、N代谢的动态变化第34-35页
        3.7.3 水分胁迫对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第35页
        3.7.4 水分胁迫对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第35-36页
        3.7.5 水分胁迫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第36页
        3.7.6 水分胁迫对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第36页
        3.7.7 水分胁迫对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第36-37页
        3.7.8 泥炭藓对水分胁迫的适应能力及其生长最适水分条件的综合评价第37页
4 泥炭藓配子体的快繁体系的建立第37-50页
    4.1 泥炭藓配子体消毒及培养基栽培实验第37-44页
        4.1.1 材料与方法第37-38页
        4.1.2 结果与分析第38-42页
        4.1.3 结论与讨论第42-44页
    4.2 IAA、NAA对泥炭藓生长影响实验第44-50页
        4.2.1 材料与方法第44-45页
        4.2.2 结果与分析第45-49页
        4.2.3 结论与讨论第49-50页
5 结论第50页
    5.1 最适水分条件的选择第50页
    5.2 快速繁殖种最适培养基的筛选第50页
6 展望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7页
附录第57-64页
    附录1 泥炭藓及图片第57-60页
    附录2 培养基配方第60-62页
    附录3 硕士期间发表文章第62-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GPX3甲基化及蛋白表达在胃癌中的临床意义
下一篇:纤溶系统在罗格列酮治疗博莱霉素诱导大鼠肺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其信号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