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论文

不同类型面孔情绪变化识别的ERP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引言第7页
2 研究综述第7-14页
    2.1 面孔情绪变化第7-9页
        2.1.1 面孔情绪变化概述第7-8页
        2.1.2 中生面孔情绪变化的行为研究第8-9页
        2.1.3 中生面孔情绪变化的神经机制第9页
    2.2 社交焦虑第9-14页
        2.2.1 社交焦虑的分类及诊断量表第10-11页
        2.2.2 社交焦虑个体静态情绪面孔识别的研究第11-14页
3 问题提出第14页
4 研究目的和假设第14-15页
5 研究意义第15页
6 研究的创新之处第15-16页
7 实验一中生和生中面孔情绪变化识别的ERP研究第16-23页
    7.1 实验目的第16页
    7.2 方法第16-18页
        7.2.1 被试第16页
        7.2.2 刺激材料第16页
        7.2.3 实验设计和程序第16-17页
        7.2.4 脑电数据的采集第17页
        7.2.5 脑电数据的分析第17-18页
    7.3 结果第18-21页
        7.3.1 行为结果第18页
        7.3.2 ERP结果第18-21页
    7.4 讨论第21-23页
8 实验二社交焦虑个体对他人中生和生中面孔情绪变化识别的ERP研究第23-31页
    8.1 实验目的第23页
    8.2 方法第23-24页
        8.2.1 被试第23页
        8.2.2 刺激材料第23页
        8.2.3 实验设计和程序第23-24页
        8.2.4 脑电数据的采集第24页
        8.2.5 脑电数据的分析第24页
    8.3 结果第24-28页
        8.3.1 行为结果第24-25页
        8.3.2 ERP结果第25-28页
    8.4 讨论第28-31页
9 总讨论第31-33页
    9.1 面孔情绪变化与情绪不变化第31-32页
    9.2 中生情绪变化与生中情绪变化第32-33页
10 结论第33页
11 研究的不足及展望第33-34页
参考文献第34-42页
附录一 LSAS第42-43页
附录二 状态-特质焦虑问卷第43-45页
附录三 贝克抑郁问卷第45-47页
攻研期间科研成果第47-48页
后记第48-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税收优惠制度研究
下一篇:我国电信业民间资本准入法律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