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文物考古论文--遗址论文

明延绥镇长城军事防御方式与防御体系研究--以GIS在考古学上的应用为基础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8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7-11页
        1.1.1 选题背景第7-9页
        1.1.2 以往的发现与研究第9-10页
        1.1.3 GIS在考古学上的应用第10-11页
        1.1.4 选题意义第11页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1-13页
        1.2.1 研究思路第11-12页
        1.2.2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2-13页
        1.2.3 特色和创新点第13页
    1.3 基本概念与GIS相关分析方法第13-18页
        1.3.1 基本概念第13-15页
        1.3.2 GIS相关分析方法介绍第15-16页
        1.3.3 空间分析应用的相关问题第16-18页
第二章 明延绥镇长城概述第18-23页
    2.1 区域地理环境概述第18-19页
        2.1.1 长城区域地理环境概况第18页
        2.1.2 长城地带环境变化第18-19页
    2.2 明延绥镇长城的修建沿革第19页
    2.3 明延绥镇长城考古调查发现第19-23页
        2.3.1 长城墙体与单体建筑第20-21页
        2.3.2 长城沿线关堡第21-22页
        2.3.3 长城内三十六营堡第22-23页
第三章 明延绥镇长城军事防御方式研究第23-65页
    3.1 长城沿线墩台修建位置选择第23-46页
        3.1.1 长城沿线墩台的地形选择第23-35页
        3.1.2 地形坡度对墩台建筑位置的影响第35-40页
        3.1.3 海拔间距对墩台建筑位置的影响第40-43页
        3.1.4 墩台的修建规律第43-46页
    3.2 墩台的设置原则与功能第46-58页
        3.2.1 长城沿线敌台、马面的视域分析第46-52页
        3.2.2 敌台、马面修建原则与相对关系第52-53页
        3.2.3 长城沿线烽火台的视域分析第53-55页
        3.2.4 烽火台间修建原则与相对关系第55-56页
        3.2.5 区域地形差异与墩台修建原则的微调第56页
        3.2.6 敌台、马面的防御功能研究第56-58页
        3.2.7 烽火台的防御功能研究第58页
    3.3 墩台与关堡间的信息通信与防御第58-63页
        3.3.1 墩台与关堡间的信息通信第58-59页
        3.3.2 关堡位置选择的自然因素第59-61页
        3.3.3 关堡的防御方式研究第61-63页
    3.4 延绥镇长城区域间军事防御方式的共性和差异第63-65页
        3.4.1 延绥镇长城区域划分的影响因素第63页
        3.4.2 延绥镇长城军事防御方式共性第63-64页
        3.4.3 延绥镇长城军事防御方式差异第64-65页
第四章 明延绥镇长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第65-70页
    4.1 军事防御体系架构第65页
    4.2 信息通信系统第65-67页
    4.3 防御作战系统第67-68页
    4.4 后勤保障系统第68-69页
    4.5 延绥镇长城防御体系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第69-70页
第五章 结语第70-74页
附录第74-79页
参考文献第79-8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83-84页
致谢第84-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食管癌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同期整合加量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局部进展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术前同期放化疗骨髓受照剂量参数与血液学毒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