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金属材料超高周疲劳问题概述 | 第10-15页 |
1.2.1 S-N曲线特征 | 第10-11页 |
1.2.2 断口特征及萌生机理 | 第11-13页 |
1.2.3 影响因素 | 第13-15页 |
1.2.4 表面延寿技术 | 第15页 |
1.3 超声冲击改善焊接接头疲劳性能的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试验方案及原理 | 第18-28页 |
2.1 试验方案 | 第18-20页 |
2.2 超声冲击设备的工作原理 | 第20-21页 |
2.3 超声疲劳试验系统的工作原理 | 第21-23页 |
2.4 试样尺寸的解析计算 | 第23-27页 |
2.5 其他相关试验及所需设备 | 第2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试验材料及试样制备 | 第28-36页 |
3.1 试验材料 | 第28页 |
3.2 焊接试验 | 第28-29页 |
3.3 试样的制备 | 第29-30页 |
3.4 焊接接头的金相组织分析 | 第30-34页 |
3.4.1 焊缝金属的组织分析 | 第30-32页 |
3.4.2 熔合区及热影响区的组织分析 | 第32-34页 |
3.5 焊接接头的硬度分布 | 第34-3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超声冲击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36-47页 |
4.1 超声冲击试验方法 | 第36-37页 |
4.2 焊趾(焊根)区域形貌的修整 | 第37-39页 |
4.3 焊接接头表层组织的细化 | 第39-42页 |
4.3.1 冲击表层显微组织结构及硬度分析 | 第39-42页 |
4.3.2 超声冲击表面晶粒细化的机理探究 | 第42页 |
4.4 焊接接头残余应力的调整 | 第42-46页 |
4.4.1 残余应力测试方法 | 第43页 |
4.4.2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43-4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超声疲劳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47-58页 |
5.1 超声疲劳试验方法 | 第47页 |
5.2 疲劳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47-56页 |
5.2.1 残余应力对焊接接头超高周疲劳寿命的影响 | 第50-52页 |
5.2.2 晶粒细化对焊接接头超高周疲劳寿命的影响 | 第52-54页 |
5.2.3 应力集中对焊接接头超高周疲劳寿命的影响 | 第54-56页 |
5.3 三因素的贡献比分析 | 第56-5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六章 疲劳断口分析 | 第58-71页 |
6.0 母材试样疲劳断口分析 | 第58-60页 |
6.1 焊态试样疲劳断口分析 | 第60-64页 |
6.2 冲击态试样疲劳断口分析 | 第64-70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七章 湍流冲刷腐蚀现象及机理分析 | 第71-78页 |
7.1 湍流的形成与冲刷腐蚀现象 | 第71-75页 |
7.2 湍流冲刷腐蚀的机理 | 第75-77页 |
7.2.1 电化学腐蚀(Kco)过程分析 | 第75-76页 |
7.2.2 湍流冲刷磨损(Keo)过程分析 | 第76页 |
7.2.3 电化学腐蚀和冲刷磨损(Ks)交互作用分析 | 第76-77页 |
7.3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8.1 主要工作回顾 | 第78-79页 |
8.2 本论文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地方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