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在新一轮国企改革中新角色问题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3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1页 |
1.4 研究框架 | 第11-12页 |
1.5 国内外的理论与实践 | 第12-15页 |
1.5.1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2-13页 |
1.5.2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3-15页 |
第2章 政府与国企改革的概念 | 第15-21页 |
2.1 政府与国有企业的概念 | 第15-16页 |
2.1.1 政府的概念 | 第15页 |
2.1.2 国有企业的概念 | 第15-16页 |
2.2 国有企业改革的概念 | 第16-18页 |
2.2.1 国有企业改革的概念 | 第16页 |
2.2.2 国有企业改革的特点 | 第16-18页 |
2.2.3 国有企业改革的任务 | 第18页 |
2.3 政府与国企的关系 | 第18-21页 |
2.3.1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 第18-19页 |
2.3.2 政府与国企的关系 | 第19页 |
2.3.3 政府参与国企改革的必要性 | 第19-21页 |
第3章 政府在国企改革中的角色嬗变 | 第21-25页 |
3.1 计划经济时期的控制者 | 第21页 |
3.2 改革开放初期的管理者 | 第21-22页 |
3.3 市场经济时期的监管者 | 第22-23页 |
3.4 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服务者 | 第23-25页 |
第4章 政府在国企改革中的角色偏差 | 第25-31页 |
4.1 角色越位与错位 | 第25-28页 |
4.1.1 直接干预 | 第25页 |
4.1.2 政企不分 | 第25-26页 |
4.1.3 政资不分 | 第26-28页 |
4.2 角色缺位与不到位 | 第28-31页 |
4.2.1 国有资产流失 | 第28页 |
4.2.2 法律制度缺失 | 第28-29页 |
4.2.3 责任缺失 | 第29-31页 |
第5章 政府在国企改革中角色偏差的原因分析 | 第31-34页 |
5.1 观念因素,官本位思想还未完全消除 | 第31页 |
5.2 体制因素,企业行政化氛围浓厚 | 第31-32页 |
5.3 政府职能的边界模糊 | 第32-34页 |
第6章 政府在新一轮国企改革中的新角色 | 第34-41页 |
6.1 新一轮国企改革的探索者 | 第34-36页 |
6.1.1 分类推进国企改革 | 第34页 |
6.1.2 建立有效监管制度 | 第34-35页 |
6.1.3 从“管国企”转变为“管国资” | 第35-36页 |
6.2 新一轮国企改革的宏观指导者 | 第36-38页 |
6.2.1 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突破口 | 第36-37页 |
6.2.2 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 第37-38页 |
6.2.3 坚持供给侧结构改革与国企改革相衔接 | 第38页 |
6.3 新一轮国企改革的推进者 | 第38-41页 |
6.3.1 制定新战略推动国企改革 | 第38-39页 |
6.3.2 建立薪酬与责任落实制度 | 第39页 |
6.3.3 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第44-45页 |
后记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