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耕作措施对黄土高原旱地春玉米和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的整合分析

致谢第5-7页
摘要第7-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第一章 引言第17-27页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7-18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8-25页
        1.2.1 免耕和深松耕研究进展第18-20页
        1.2.2 秸秆覆盖和薄膜覆盖研究进展第20-22页
        1.2.3 氮肥用量对作物影响的研究进展第22-23页
        1.2.4 整合分析研究进展第23-25页
    1.3 研究问题的提出第25页
    1.4 研究内容及目的第25-27页
第二章 近50年黄土高原地区春玉米和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变化及其增加潜力第27-37页
    2.1 前言第27-28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28-31页
        2.2.1 数据来源第28页
        2.2.2 数据分类第28-30页
        2.2.3 数据分析方法第30-31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31-35页
        2.3.1 近50年黄土高原地区春玉米和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变化特征第31-32页
        2.3.2 黄土高原不同区域春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增加潜力第32-34页
        2.3.3 黄土高原不同区域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增加潜力第34-35页
    2.4 讨论第35-36页
    2.5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三章 免耕及深松耕对黄土高原地区春玉米和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第37-52页
    3.1 前言第37-38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38-41页
        3.2.1 数据来源第38页
        3.2.2 数据分类第38-40页
        3.2.3 数据分析方法第40-41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41-49页
        3.3.1 不同区域免耕、深松耕对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第41-44页
        3.3.2 不同年降雨量下免耕、深松耕对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第44-46页
        3.3.3 不同年均温度下免耕、深松耕对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第46-49页
    3.4 讨论第49-51页
        3.4.1 免耕、深松耕使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增加的原因第49页
        3.4.2 免耕、深松耕对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的因素分析第49-51页
            3.4.2.1 区域第49-50页
            3.4.2.2 年降雨量第50页
            3.4.2.3 年均温度第50-51页
    3.5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四章 不同覆盖方式对黄土高原地区春玉米和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第52-67页
    4.1 前言第52-53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53-56页
        4.2.1 数据来源第53页
        4.2.2 数据分类第53-55页
        4.2.3 数据分析方法第55-56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56-64页
        4.3.1 不同覆盖方式对黄土高原春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第56-61页
        4.3.2 不同覆盖方式对黄土高原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第61-64页
    4.4 讨论第64-66页
    4.5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五章 氮肥用量对黄土高原地区春玉米和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第67-76页
    5.1 前言第67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67-69页
        5.2.1 数据来源第67-68页
        5.2.2 数据分类第68-69页
        5.2.3 数据分析方法第69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69-74页
        5.3.1 不覆盖条件下不同氮肥用量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第69-71页
        5.3.2 不覆盖条件下不同氮肥用量对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第71-72页
        5.3.3 薄膜覆盖条件下不同氮肥用量对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第72-74页
    5.4 讨论第74-75页
    5.5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第76-80页
    6.1 主要结论第76-78页
    6.2 主要创新点第78页
    6.3 研究不足之处与展望第78-80页
参考文献第80-89页
作者简介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延河流域退耕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蓄水性能变化研究
下一篇:网络社群“文艺青年”身份认同--以豆瓣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