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1-19页 |
第一章 民间借贷及相关犯罪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 第19-37页 |
第一节 我国民间借贷的历史发展 | 第19-22页 |
一、我国古代及近代的民间借贷制度 | 第19-21页 |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民间借贷 | 第21-22页 |
第二节 民间借贷犯罪的发展历史 | 第22-24页 |
一、民间借贷犯罪的立法沿革 | 第22-23页 |
二、民间借贷犯罪的法律体系 | 第23-24页 |
第三节 民间借贷犯罪的现状 | 第24-37页 |
一、民间借贷行为入罪的现状与趋势 | 第24-25页 |
二、民间借贷行为泛罪化的理论及批判 | 第25-37页 |
第二章 民间借贷行为常见异化犯罪的典型路径 | 第37-50页 |
第一节 几起典型民间借贷案件 | 第37-39页 |
一、葛某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案 | 第37-38页 |
二、涂某非法经营案 | 第38页 |
三、平某集资诈骗案 | 第38-39页 |
第二节 民间借贷行为罪与非罪 | 第39-44页 |
一、实务中的刑法入罪思路 | 第39-41页 |
二、法律上的民法非罪现象 | 第41-44页 |
第三节 民间借贷行为此罪与彼罪 | 第44-50页 |
一、非法吸储型民间借贷行为的认定 | 第45-46页 |
二、非法放贷型民间借贷行为的认定 | 第46-47页 |
三、其他民间借贷行为的此罪与彼罪 | 第47-50页 |
第三章 民间借贷行为罪与非罪的基本界限:规范的构成要件 | 第50-72页 |
第一节 厘清民间借贷行为罪与非罪的两个前提 | 第51-53页 |
一、民法与刑法价值构造的差异 | 第51-52页 |
二、民法与刑法的关系 | 第52-53页 |
第二节 民、刑两法中的不法行为构成要件 | 第53-58页 |
一、违法性的内核:社会危害性 | 第53-56页 |
二、实质合理性与形式合理性 | 第56-58页 |
第三节 民间借贷的合法性分界:规范的犯罪构成要件 | 第58-71页 |
一、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 | 第59-61页 |
二、民间借贷行为罪与非罪的边界:规范的犯罪构成要件 | 第61-71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四章 民间借贷行为核心构成要素:“存款”与“资金”的认定 | 第72-105页 |
第一节 民间借贷行为的基本法律关系 | 第72-82页 |
一、民间借贷与相似行为的基本法律关系之解构 | 第72-81页 |
二、区分民间借贷与相似行为基本法律关系的现实意义 | 第81-82页 |
第二节 治标:现行法规和司法解释 | 第82-87页 |
一、民间借贷行为认定犯罪的核心要素:“存款”与“资金” | 第82-85页 |
二、对“存款”与“资金”的现行法规规定 | 第85-86页 |
三、对“存款”与“资金”相关司法解释之规定 | 第86-87页 |
第三节 治本:民间借贷行为罪与非罪的本质差异 | 第87-90页 |
一、合法的民间借贷行为:民事性直接融资行为 | 第87页 |
二、非法的民间借贷行为:金融性间接融资行为 | 第87-90页 |
第四节 非法吸纳“存款”与“资金”行为性质 | 第90-103页 |
一、非法吸纳“存款”与“资金”行为性质认定误区 | 第90-95页 |
二、合理划定非法吸纳“存款”与“资金”行为边界 | 第95-103页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103-105页 |
第五章 民间借贷行为中受害人的民事与刑事责任分析 | 第105-126页 |
第一节 民间借贷行为中的受害人过错 | 第105-107页 |
一、民间借贷行为中受害人存在过错 | 第105-107页 |
二、现行法律体系对受害人过错的评价 | 第107页 |
第二节 明确受害人过错的必要性 | 第107-110页 |
一、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的要求 | 第107-108页 |
二、出借人并不必然是受害人 | 第108-110页 |
第三节 民间借贷行为中受害人过错的理论适用 | 第110-119页 |
一、民法自甘风险理论的适用 | 第110-112页 |
二、刑法危险接受理论的适用 | 第112-114页 |
三、自甘风险、危险接受与民间借贷行为中的受害人过错 | 第114-119页 |
第四节 民间借贷行为中受害人的民事与刑事责任 | 第119-125页 |
一、民间借贷行为中受害人的民事责任 | 第120-122页 |
二、民间借贷行为中受害人的刑事责任 | 第122-125页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125-126页 |
第六章 民间借贷中其他民事与刑事交叉问题研究 | 第126-165页 |
第一节 民间借贷行为中诈骗与欺诈的辨析 | 第126-143页 |
一、民事欺诈与刑事诈骗的区别 | 第126-135页 |
二、民间借贷行为中的欺诈行为 | 第135-143页 |
第二节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法律风险分析 | 第143-157页 |
一、网络借贷平台属于民间借贷中介机构 | 第144-147页 |
二、网络借贷平台的民事风险 | 第147-149页 |
三、网络借贷平台的刑事风险 | 第149-153页 |
四、网络借贷平台的法律风险规避 | 第153-157页 |
第三节 民间借贷行为中的民刑交叉程序问题 | 第157-165页 |
一、审理程序中的民刑优先问题 | 第157-162页 |
二、刑事附带民事的性质及韧带 | 第162-165页 |
结语 | 第165-168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68-175页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第175-176页 |
后记 | 第176-1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