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钻井工程论文--洗井、固井、完井、油层损害与预防论文--油气层损害与预防论文

油气储层污染带测井识别与评价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前言第9-15页
    1.1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1.3 研究内容第11-12页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2-15页
第二章 储层损害机理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第15-20页
    2.1 损害机理第15-16页
        2.1.1 渗流过程第15页
        2.1.2 固相颗粒侵入过程第15页
        2.1.3 化学沉淀形成过程第15-16页
        2.1.4 敏感性伤害过程第16页
    2.2 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第16-18页
        2.2.1 渗透率第16页
        2.2.2 孔隙度第16-17页
        2.2.3 固相颗粒的大小第17-18页
        2.2.4 压差第18页
        2.2.5 浸泡时间第18页
        2.2.6 其他影响因素第18页
    2.3 泥浆侵入机理研究第18-20页
第三章 储层敏感性评价实验数据分析第20-27页
    3.1 速敏第20-21页
    3.2 水敏第21-22页
    3.3 盐敏第22-23页
    3.4 碱敏第23-24页
    3.5 酸敏第24-25页
    3.6 研究区储层敏感性特征第25-27页
第四章 储层敏感性测井评价方法研究第27-56页
    4.1 储层敏感性的影响因素及其伤害形式第27-28页
    4.2 资料的收集与预处理第28-32页
        4.2.1 资料的收集第28页
        4.2.2 建立虚拟关键井第28-29页
        4.2.3 岩心归位第29-30页
        4.2.4 测井资料标准化处理第30-32页
    4.3 利用测井资料计算粘土矿物含量第32-45页
        4.3.1 基于自然伽马能谱测井确定储层粘土含量及类型第32-35页
        4.3.2 利用CEC与IH交会来确定粘土矿物第35-36页
        4.3.3 基于常规测井资料确定储层粘土含量及类型第36-45页
    4.4 储层敏感性评价方法研究第45-56页
        4.4.1 储层敏感性与其影响因素定量关系研究第45-47页
        4.4.2 建立的五敏分析模型的结果对比第47-56页
第五章 储层损害定性评价方法第56-64页
    5.1 电阻率曲线直观法第57-59页
    5.2 阵列感应测井直观判别法第59-61页
    5.3 时间推移测井第61-64页
        5.3.1 电阻率时间推移测井第61-62页
        5.3.2 自然电位时间推移测井第62-64页
第六章 储层损害测井评价第64-87页
    6.1 泥浆污染模拟实验装置第64-67页
        6.1.1 实验的建立第64-66页
        6.1.2 实验步骤第66-67页
        6.1.3 实验结论第67页
    6.2 测井计算泥浆侵入深度第67-76页
        6.2.1 应用电阻率曲线确定储层侵入深度第67-74页
        6.2.2 体积模型法第74-75页
        6.2.3 电阻率组合测井方法第75-76页
    6.3 利用测井资料计算渗透率损害比第76-81页
        6.3.1 孔隙度模型第76页
        6.3.2 渗透率模型第76-77页
        6.3.3 钻井液电阻率Rm的求取第77-78页
        6.3.4 钻井液滤液电阻率Rmf的求取第78页
        6.3.5 污染前渗透率的确定第78-79页
        6.3.6 污染之后的渗透率第79-80页
        6.3.7 应用实例第80-81页
    6.4 测井确定表皮系数第81-87页
        6.4.1 定义公式方法第81-82页
        6.4.2 多参数回归第82-83页
        6.4.3 BP神经网络法第83-87页
结论第87-88页
参考文献第88-9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92-93页
致谢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Android的票务平台推荐及评论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悬铃木开花生物学与生长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