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2-15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2页 |
1.1.2 选题的理论意义 | 第12页 |
1.1.3 选题的现实意义 | 第12-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析 | 第15-19页 |
1.2.1 社会风险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2 PPP项目风险的研究现状 | 第16页 |
1.2.3 PPP项目社会风险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2.4 涌现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2.5 现有研究不足 | 第18-19页 |
1.3 研究目标及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22-34页 |
2.1 社会风险理论 | 第22-27页 |
2.1.1 社会风险的内涵 | 第22-24页 |
2.1.2 社会风险的特征 | 第24-25页 |
2.1.3 社会风险生成理论 | 第25-26页 |
2.1.4 社会风险传播理论 | 第26-27页 |
2.2 复杂系统理论 | 第27-29页 |
2.2.1 复杂系统内涵 | 第27-28页 |
2.2.2 复杂系统特征 | 第28-29页 |
2.2.3 复杂系统的研究方法 | 第29页 |
2.3 复杂系统视角下的PPP项目社会风险 | 第29-31页 |
2.3.1 社会系统的复杂性 | 第29-30页 |
2.3.2 PPP项目社会风险的复杂性 | 第30-31页 |
2.4 PPP项目社会风险涌现的内涵及特征 | 第31-32页 |
2.4.1 PPP项目社会风险涌现的内涵 | 第31页 |
2.4.2 PPP项目社会风险涌现的特征 | 第31-3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三章 PPP项目利益相关者及社会风险涌现过程 | 第34-46页 |
3.1 PPP项目利益相关方识别 | 第34-36页 |
3.1.1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34-35页 |
3.1.2 PPP项目社会风险利益相关者识别 | 第35-36页 |
3.2 PPP项目社会风险因素识别及风险等级评定 | 第36-40页 |
3.2.1 一般项目社会风险因素识别及风险等级划分 | 第36-37页 |
3.2.2 PPP项目社会风险因素识别及风险等级划分 | 第37-40页 |
3.3 PPP项目社会风险的涌现过程 | 第40-43页 |
3.3.1 PPP项目社会风险的基本构成要素 | 第40-41页 |
3.3.2 PPP项目社会风险的涌现过程 | 第41-43页 |
3.4 PPP项目社会风险涌现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3-45页 |
3.4.1 风险因素对PPP社会风险涌现的影响 | 第44页 |
3.4.2 风险主体对PPP项目社会风险涌现的影响 | 第44-45页 |
3.4.3 场域对PPP项目社会风险涌现的影响 | 第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PPP项目合作机制对社会风险的影响 | 第46-50页 |
4.1 PPP项目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机制内涵 | 第46-47页 |
4.2 回报机制对PPP项目社会风险的影响 | 第47页 |
4.3 绩效考核机制对PPP项目社会风险的影响 | 第47-48页 |
4.4 风险分配机制对PPP项目社会风险的影响 | 第48-4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PPP项目社会风险涌现计算实验模型构建 | 第50-64页 |
5.1 计算实验建模方法 | 第50-53页 |
5.1.1 多主体系统(MAS)建模 | 第50-51页 |
5.1.2 构建计算实验模型的基本范式 | 第51-53页 |
5.2 模型的初始构建 | 第53-59页 |
5.2.1 计算实验目标 | 第53页 |
5.2.2 界定研究问题的环境 | 第53页 |
5.2.3 构建模型的基本假设 | 第53-59页 |
5.3 基于Netlogo的模型搭建 | 第59-63页 |
5.3.1 Netlogo介绍 | 第59-60页 |
5.3.2 Netlogo计算实验模型的实现及解读 | 第60-6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六章 不同合作机制下PPP项目社会风险涌现机理分析 | 第64-84页 |
6.1 不同回报机制下PPP项目社会风险涌现的机理分析 | 第64-68页 |
6.1.1 不同回报机制的计算实验参数设置 | 第64-65页 |
6.1.2 不同回报机制的计算实验结果分析 | 第65-67页 |
6.1.3 机理分析 | 第67-68页 |
6.2 不同绩效考核机制下PPP项目社会风险涌现的机理分析 | 第68-74页 |
6.2.1 不同绩效考核机制的计算实验参数设置 | 第68-69页 |
6.2.2 不同绩效考核机制的计算实验结果分析 | 第69-72页 |
6.2.3 机理分析 | 第72-74页 |
6.3 不同风险分配机制下对PPP项目社会风涌现的机理分析 | 第74-78页 |
6.3.1 不同风险分配机制的计算实验参数设置 | 第74页 |
6.3.2 不同风险分配机制的计算实验结果分析 | 第74-77页 |
6.3.3 机理分析 | 第77-78页 |
6.4 特殊案例解析 | 第78-83页 |
6.4.1 政府付费项目中绩效考核和风险分配机制均不同的实验对比分析 | 第78-80页 |
6.4.2 意见领袖作用分析 | 第80-83页 |
6.5 计算实验结果对比及分析 | 第83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84-86页 |
7.1 主要创新工作和结论 | 第84-85页 |
7.2 研究不足及展望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2页 |
附录 | 第92-118页 |
附录A 一般工程项目社会风险因素案例库 | 第92-107页 |
附录B PPP项目社会风险因素案例库 | 第107-110页 |
附录C 关于中国PPP项目社会风险的调查 | 第110-113页 |
附录D 计算实验模型代码 | 第113-118页 |
致谢 | 第118-120页 |
作者简介 | 第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