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临床学论文--中医诊断学论文

基于古代文献对颤证证候要素的研究

提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引言第8-9页
第一部分 古代文献整理第9-16页
    1 病名沿革第9-10页
        1.1 秦汉时期第9页
        1.2 唐宋金元时期第9-10页
        1.3 明清时期第10页
    2 病因病机第10-12页
        2.1 肝肾阴虚,风阳内动第10-11页
        2.2 气血亏虚,筋脉失养第11页
        2.3 肝气郁结,痰热风动第11页
        2.4 肾精亏虚,髓海不足第11-12页
    3 病状体征第12页
    4 鉴别诊断第12页
    5 证治方药第12-16页
第二部分 古代文献统计与结果分析第16-28页
    1 研究目的第16页
    2 研究方法第16-18页
        2.1 资料来源第16页
        2.2 检索策略第16页
        2.3 纳入与排除标准第16-17页
        2.4 数据的规范化第17-18页
        2.5 统计学方法第18页
    3 研究结果第18-28页
        3.1 文献检索结果第18-19页
        3.2 证候要素统计结果与分析第19-28页
第三部分 讨论第28-32页
    1 颤证的主要病位要素是肝、脾、肾第28-30页
        1.1 病位在肝第28页
        1.2 病位在脾第28-29页
        1.3 病位在肾第29-30页
    2 颤证的主要证候病性因素为阴虚风动、气血两虚、痰火瘀滞第30-31页
    3 颤证的病理性质总属本虚标实第31-32页
结语第32-34页
参考文献第34-36页
综述第36-45页
    参考文献第41-45页
致谢第45-47页
发表论文第47-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脑病科门诊的抑郁障碍共病失眠临床分析与病机探讨
下一篇:大承气汤对合并腹内高压的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疗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