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8-14页 |
第一章 王筠家世、生平、交游、著述和戏剧理论研究 | 第14-36页 |
第一节 家世考 | 第14-16页 |
一、高祖王平 | 第14-15页 |
二、父王元常 | 第15-16页 |
第二节 生平考 | 第16-21页 |
一、生卒年 | 第16页 |
二、生平经历 | 第16-21页 |
第三节 交游考 | 第21-29页 |
一、亲属间的文学唱和 | 第21-24页 |
二、闺秀间的惺惺相惜 | 第24-27页 |
三、王筠与门生、伶人间的交游 | 第27-29页 |
第四节 王筠著述及流传 | 第29-33页 |
一、诗词著作 | 第29-31页 |
二、传奇作品 | 第31-33页 |
第五节 王筠戏曲题诗研究 | 第33-36页 |
第二章 王筠传奇作品的思想内容研究 | 第36-49页 |
第一节 王筠传奇的“自况”研究 | 第36-39页 |
一、王筠传奇作品人物塑造的“自况”性 | 第36-38页 |
二、王筠传奇作品中异男情感的诉求 | 第38-39页 |
第二节 女性曲家“西园才子”、“南国佳人”的空间想象 | 第39-44页 |
一、王筠笔下的吴越情怀 | 第39-42页 |
二、歌颂自主爱情与坚守门当户对的婚姻观念 | 第42-44页 |
第三节 王筠传奇作品中的时代映射 | 第44-49页 |
一、女性文人的才名焦虑与功名情节 | 第44-46页 |
二、文才武功的现实映射 | 第46-49页 |
第三章 王筠传奇作品艺术成就研究 | 第49-65页 |
第一节 王筠传奇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 第49-51页 |
一、才高志傲的女子形象 | 第49-50页 |
二、贤良淑德的女子形象 | 第50-51页 |
三、小家碧玉的女子形象 | 第51页 |
第二节 王筠传奇作品的结构艺术 | 第51-58页 |
一、主线明晰,格局合理 | 第52-55页 |
二、针线绵密,前后呼应 | 第55-56页 |
三、冷热交替,调度妥帖 | 第56-57页 |
四、生旦体制,变化动摇 | 第57-58页 |
第三节 王筠传奇作品的语言特点 | 第58-61页 |
一、清丽典雅,抒情浓郁 | 第58-59页 |
二、注重宾白,本色当行 | 第59-61页 |
第四节 王筠传奇作品的音乐体制 | 第61-65页 |
一、南曲传奇对北曲的使用 | 第61-62页 |
二、对名剧排场的借鉴与创新 | 第62-65页 |
第四章 王筠传奇作品与其他相关作品的比较研究 | 第65-81页 |
第一节 《繁华梦》和《邯郸记》的比较 | 第65-72页 |
一、《繁华梦》与《邯郸记》的相似点 | 第65-68页 |
二、两性之“异梦”比较 | 第68-72页 |
第二节 《繁华梦》和《乔影》的比较 | 第72-75页 |
一、《繁华梦》与《乔影》的相似点 | 第72-73页 |
二、《繁华梦》与《乔影》的不同点 | 第73-75页 |
第三节 《全福记》和《怜香伴》的比较 | 第75-81页 |
一、《全福记》对《怜香伴》的借鉴 | 第75-78页 |
二、《全福记》与《怜香伴》的相异之处 | 第78-81页 |
结语 | 第81-82页 |
附录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2页 |
在读研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92-93页 |
后记 | 第93-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