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0页 |
第二章 中国南北分界的研究进展与意义 | 第10-13页 |
·中国南北分界的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张相文首次提出秦岭-淮河一线作为中国的南北分界线 | 第10页 |
·当代学者眼中的南北分界:秦岭-淮河一带 | 第10-11页 |
·中国南北分界研究的意义 | 第11-13页 |
·现有GIS技术提供了技术支持 | 第11-12页 |
·对农业的意义 | 第12页 |
·对政府决策的意义 | 第12页 |
·对文化旅游的意义 | 第12-13页 |
第三章 基于GIS的中国南北分界研究的概念框架 | 第13-20页 |
·基于GIS的中国南北分界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3-17页 |
·GIS概述 | 第13页 |
·3S技术集成 | 第13-14页 |
·栅格数据概述 | 第14页 |
·GIS的空间插值 | 第14-17页 |
·GIS表述 | 第17页 |
·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第17-20页 |
·评价指标选择原则 | 第18页 |
·评价指标层次结构体系 | 第18-20页 |
第四章 基于GIS的中国南北分界的计算和模拟 | 第20-32页 |
·中国南北分界带分界因子的确定 | 第20页 |
·气候因素 | 第20页 |
·地理因素 | 第20页 |
·人文因素 | 第20页 |
·中国南北分界带评定模型的建立 | 第20-24页 |
·评定因子权重的确定 | 第21-22页 |
·各评定因子的隶属度函数 | 第22-24页 |
·中国南北分界各评定指标层的构建及栅格化 | 第24-32页 |
·数据源及地理基础 | 第24页 |
·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空间数据库的建立及栅格化 | 第25-32页 |
第五章 评定结果、分析及结果验证 | 第32-50页 |
·中国南北分界带评定模型 | 第32页 |
·中国南北分界的计算和模拟结果 | 第32-44页 |
·中国南北分界各评定指标层 | 第32-36页 |
·基于GIS的中国南北分界带 | 第36-37页 |
·基于GIS的中国南北分界线 | 第37-39页 |
·中国南北分界带所经过的县(市)及面积统计 | 第39-43页 |
·中国南北分界线所经过的县(市) | 第43-44页 |
·基于GIS的中国南北分界研究结果的验证 | 第44-50页 |
第六章 讨论与展望 | 第50-52页 |
·本研究的经验总结 | 第50-51页 |
·研究结果既是继承又是发展 | 第50页 |
·定性与定量结合 | 第50页 |
·结果是一种模拟 | 第50-51页 |
·由带到线的哲学思考 | 第51页 |
·未来研究工作的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