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0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3 研究述评 | 第16-17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7-18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 第18-20页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1.4.2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9-20页 |
第2章 义工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相关阐述 | 第20-25页 |
2.1 义工组织的内涵 | 第20页 |
2.2 社会治理的内涵 | 第20-21页 |
2.3 义工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性 | 第21-23页 |
2.3.1 体现社会公平和谐的内在要求 | 第21-22页 |
2.3.2 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的重要手段 | 第22页 |
2.3.3 促进社会秩序重构的有效途径 | 第22-23页 |
2.4 义工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主要功能 | 第23-25页 |
2.4.1 提供公共服务 | 第23页 |
2.4.2 承接政府职能 | 第23-24页 |
2.4.3 培育公民意识 | 第24-25页 |
第3章 安化县义工联合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调研分析 | 第25-36页 |
3.1 安化县义工联合会组织的基本概况 | 第25-27页 |
3.1.1 基本概况 | 第25-26页 |
3.1.2 发展历程 | 第26-27页 |
3.2 安化县义工联合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背景及目的 | 第27-28页 |
3.2.1 调研背景 | 第27页 |
3.2.2 调研目的 | 第27-28页 |
3.2.3 调研可行性分析 | 第28页 |
3.3 调查问卷的设计及数据处理 | 第28-36页 |
3.3.1 调查问卷设计 | 第28-29页 |
3.3.2 数据收集 | 第29页 |
3.3.3 数据分析 | 第29-36页 |
第4章 安化县义工联合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6-40页 |
4.1 主要问题 | 第36-38页 |
4.1.1 服务效率低下,工作服务缺乏积极性 | 第36页 |
4.1.2 权责不明,身份定位不清晰 | 第36-37页 |
4.1.3 责任意识淡薄,缺乏参与意识 | 第37-38页 |
4.2 原因分析 | 第38-40页 |
4.2.1 缺少激励制度 | 第38页 |
4.2.2 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 第38-39页 |
4.2.3 缺少宣传引导 | 第39-40页 |
第5章 推进安化县义工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对策建议 | 第40-46页 |
5.1 加强融资能力,设置奖惩机制 | 第40-42页 |
5.1.1 加强制度扶持,构建激励机制 | 第40页 |
5.1.2 探索社会资源筹措途径 | 第40-41页 |
5.1.3 扩展融资渠道、提升资源获取能力 | 第41-42页 |
5.2 健全规章制度,提供政策保护 | 第42-44页 |
5.2.1 建全制度体系,明确法理依据 | 第42页 |
5.2.2 完善监督制度,促进组织良性发展 | 第42-43页 |
5.2.3 明确角色定位,淡化行政色彩 | 第43-44页 |
5.3 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公众参与 | 第44-46页 |
5.3.1 提升公民对公益的认识和理解 | 第44页 |
5.3.2 引导公民自主参与社会治理活动 | 第44-45页 |
5.3.3 提高公民对义工组织的信任 | 第45-46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6-47页 |
6.1 研究总结 | 第46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附录 安化县义工参与社会治理随机抽样调查问卷 | 第49-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