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4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4-18页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8-19页 |
1.3 技术路线与研究框架 | 第19-21页 |
1.4 本研究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21-24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24-38页 |
2.1 基于价格的拥堵费政策研究综述 | 第25-27页 |
2.2 基于数量的可交易配额体系研究综述 | 第27-34页 |
2.3 系统用户均衡研究综述 | 第34-38页 |
第3章 单O-D对下可交易配额体系对于异质用户均衡出发时间选择的影响研究 | 第38-60页 |
3.1 不考虑TCS情境下混合用户均衡出发时间选择研究 | 第38-42页 |
3.1.1 问题描述 | 第38-40页 |
3.1.2 建立线性互补模型描述混合用户均衡 | 第40-42页 |
3.2 考虑TCS情境下混合用户均衡用户出发时间选择研究 | 第42-48页 |
3.2.1 建立线性互补模型描述混合用户均衡 | 第42-43页 |
3.2.2 解的存在性及相关性质 | 第43-48页 |
3.3 算例分析与结果讨论 | 第48-58页 |
3.3.1 不考虑TCS下的混合用户出发时间选择及成本变化 | 第48-53页 |
3.3.2 考虑TCS下的用户出发时间选择及不同配额分配方案下的成本变化 | 第53-5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4章 单O-D对下系统最优可交易配额体系设计及拥堵治理研究 | 第60-76页 |
4.1 系统最优状态性质及模型建立 | 第60-68页 |
4.1.1 系统最优状态下拥堵时间为零 | 第60-67页 |
4.1.2 模型建立及最优可交易配额体系设计 | 第67-68页 |
4.2 算例分析及结果讨论 | 第68-7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3-76页 |
第5章 多O-D对下可交易配额体系对于异质用户均衡路径及出发时间选择影响研究 | 第76-90页 |
5.1 模型描述 | 第77-82页 |
5.1.1 元胞传输模型 | 第79-81页 |
5.1.2 排放模型及动态用户均衡 | 第81-82页 |
5.2 模型性质及算法 | 第82-83页 |
5.3 算例分析及结果讨论 | 第83-89页 |
5.3.1 网络描述及参数设置 | 第83-85页 |
5.3.2 动态用户均衡解及算例结果分析 | 第85-8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第6章 多O-D对下系统最优可交易配额体系设计及拥堵、排放治理研究 | 第90-104页 |
6.1 问题描述及模型建立 | 第90-91页 |
6.2 模型性质及算法 | 第91-93页 |
6.3 算例分析及结果讨论 | 第93-102页 |
6.3.1 X型网络 | 第94-96页 |
6.3.2 Ziliaskopolous网络 | 第96-99页 |
6.3.3 Nguyen-Dupuis网络 | 第99-101页 |
6.3.4 不同出行需求量的影响 | 第101-102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02-104页 |
第7章 可交易配额体系对于中国燃油定价的启示研究——基于用户行驶里程数据的分析 | 第104-114页 |
7.2 问题描述及模型建立 | 第105-108页 |
7.2.1 优化模型 | 第105-107页 |
7.2.2 市场出清条件 | 第107页 |
7.2.3 燃油实际定价模型 | 第107-108页 |
7.3 数据及结果讨论 | 第108-112页 |
7.3.1 敏感性分析 | 第109-110页 |
7.3.2 用户福利分析 | 第110-112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112-114页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4-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29页 |
附录 | 第129-130页 |
致谢 | 第130-132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科研项目经历 | 第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