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前言 | 第5-7页 |
中文摘要 | 第7-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2页 |
缩略词表 | 第13-18页 |
第一部分 创伤弧菌感染13例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 第18-40页 |
1 引言 | 第18-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8-19页 |
1.2 研究步骤 | 第19-21页 |
2 资料与方法 | 第21-22页 |
2.1 一般资料 | 第21页 |
2.2 方法 | 第21页 |
2.3 分组 | 第21页 |
2.4 统计方法 | 第21-22页 |
3 结果 | 第22-31页 |
3.1 性别 | 第22页 |
3.2 年龄 | 第22页 |
3.3 发病时间 | 第22-23页 |
3.4 发病地区 | 第23页 |
3.5 职业 | 第23-24页 |
3.6 基础疾病 | 第24页 |
3.7 感染途径 | 第24页 |
3.8 临床表现 | 第24-25页 |
3.9 实验室检查 | 第25-27页 |
3.10 菌株药敏情况 | 第27-29页 |
3.11 治疗与预后 | 第29-30页 |
3.12 统计学分析 | 第30-31页 |
4 讨论 | 第31-36页 |
4.1 创伤弧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 | 第31-32页 |
4.2 创伤弧菌感染的临床特点 | 第32-33页 |
4.3 创伤弧菌脓毒症的诊断 | 第33-34页 |
4.4 创伤弧菌感染的治疗 | 第34-35页 |
4.5 创伤弧菌感染的预后 | 第35页 |
4.6 创伤弧菌的预防 | 第35页 |
4.7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35-36页 |
5 结论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第二部分 肝硬化患者创伤弧菌败血症与肺炎克雷伯杆菌的临床对比 | 第40-53页 |
1 引言 | 第40-41页 |
2 资料与方法 | 第41-42页 |
2.1 一般资料 | 第41页 |
2.2 方法 | 第41页 |
2.3 分组 | 第41页 |
2.4 统计方法 | 第41-42页 |
3 结果 | 第42-48页 |
3.1 一般资料描述 | 第42-43页 |
3.2 实验室检查指标 | 第43-44页 |
3.3 统计学分析 | 第44-48页 |
4 讨论 | 第48-51页 |
5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3页 |
综述 | 第53-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