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1 引言 | 第13-25页 |
|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6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0-23页 |
| 1.4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 2 境外中方人员遭袭事件分析方法及样本 | 第25-33页 |
| 2.1 样本收集工作 | 第25-27页 |
| 2.2 样本分析方法 | 第27-30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30-33页 |
| 3 境外中方人员遭袭对象的动作原因研究 | 第33-51页 |
| 3.1 动作原因分析研究 | 第33-36页 |
| 3.2 在不安全时间行动的动作研究 | 第36-38页 |
| 3.3 在不安全地点行动的动作研究 | 第38-46页 |
| 3.4 其余动作原因研究 | 第46-50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4 基于遭袭对象身份、袭击动机与方式的 动作原因研究 | 第51-63页 |
| 4.1 基于遭袭对象身份的动作原因研究 | 第51-53页 |
| 4.2 基于袭击动机的动作原因研究 | 第53-56页 |
| 4.3 基于袭击方式的动作原因研究 | 第56-60页 |
| 4.4 施害人行为致因简析 | 第60-61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 5 基于动作分析对风险管理的完善研究 | 第63-75页 |
| 5.1 遭袭案例安保风险管理框架完善 | 第63-66页 |
| 5.2 境外中方人员风险管理模型完善 | 第66-73页 |
| 5.3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 6 境外中方人员遭袭事件风险控制对策 | 第75-107页 |
| 6.1 组织层面遭袭防范建议 | 第76-84页 |
| 6.2 个人层面遭袭防范建议 | 第84-106页 |
| 6.3 本章小结 | 第106-107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07-111页 |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07-109页 |
| 7.2 主要创新点 | 第109页 |
| 7.3 不足与展望 | 第109-11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1-117页 |
| 致谢 | 第117-119页 |
| 作者简介 | 第119页 |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