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1.2.2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第12-15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1.4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以及相关理论概述 | 第16-22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2.2 高新技术产业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7-19页 |
2.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7-18页 |
2.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8-19页 |
2.3 DEA方法在高新技术产业效率研究中的发展及应用 | 第19-22页 |
第三章 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 第22-31页 |
3.1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概况 | 第22-28页 |
3.1.1 高新技术产业人力资源状况 | 第22-23页 |
3.1.2 高新技术产业R&D经费支出状况 | 第23-25页 |
3.1.3 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市场现状 | 第25-26页 |
3.1.4 高新技术产业专利现状 | 第26-28页 |
3.2 高新技术产业存在的问题 | 第28-31页 |
3.2.1 区域投入差异明显,资源地理集中度高 | 第28-30页 |
3.2.2 行业规模差异明显,部分行业地理集中度高 | 第30-31页 |
第四章 用于产业效率评价的边界修正超效率DEA模型的构建 | 第31-44页 |
4.1 DEA方法介绍 | 第31-33页 |
4.1.1 DEA方法概述 | 第31页 |
4.1.2 DEA的基本概念 | 第31-33页 |
4.1.3 DEA模型效率评价原理 | 第33页 |
4.2 经典DEA模型与超效率DEA模型的不足 | 第33-40页 |
4.2.1 经典DEA模型的不足 | 第34-36页 |
4.2.2 超效率DEA模型的不足 | 第36-40页 |
4.3 一种用于效率评价的新模型 | 第40-44页 |
4.3.1 基于边界修正的超效率DEA模型 | 第40-42页 |
4.3.2 生产前沿面的意义 | 第42页 |
4.3.3 模型的优点 | 第42-44页 |
第五章 基于边界修正超效率DEA模型的中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效率实证研究 | 第44-77页 |
5.1 高新技术产业指标体系构建 | 第44-48页 |
5.1.1 指标选取的原则 | 第44页 |
5.1.2 指标选取的概述 | 第44-46页 |
5.1.3 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决策单元的选取 | 第46-47页 |
5.1.4 投入产出滞后期问题的探讨 | 第47-48页 |
5.2 基于边界修正超效率DEA模型的高新技术产业效率评价 | 第48-61页 |
5.2.1 基于广义DEA模型的高新技术产业效率分析 | 第48-51页 |
5.2.2 样本单元的修正 | 第51-53页 |
5.2.3 基于边界修正超效率DEA模型的高新技术产业效率研究 | 第53-56页 |
5.2.4 修正前后中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效率对比 | 第56-61页 |
5.3 投影分析 | 第61-70页 |
5.3.1 投影分析概述 | 第61-62页 |
5.3.2 修正前中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投影分析 | 第62-66页 |
5.3.3 修正后中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投影分析 | 第66-70页 |
5.4 中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 第70-77页 |
5.4.1 Tobit模型 | 第70页 |
5.4.2 影响因素分析与假设 | 第70-72页 |
5.4.3 高新技术产业效率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第72-77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 第77-80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77-78页 |
6.2 对策建议 | 第78-79页 |
6.3 研究的局限性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附录 | 第84-8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 | 第87-8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项目的情况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