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4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该选题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2-14页 |
第2章 问题的起因——不动产的二元价值与利益结构分析 | 第14-20页 |
2.1 不动产的二元价值结构 | 第14-15页 |
2.2 不动产的二元利益形态 | 第15-16页 |
2.3 不动产利益冲突分析 | 第16-20页 |
2.3.1 排斥型公私利益冲突 | 第17-18页 |
2.3.2 并存型公私利益冲突 | 第18-20页 |
第3章 不动产上公私利益冲突传统解决方式及其不足 | 第20-25页 |
3.1 不动产上公私利益冲突传统解决方式 | 第20-21页 |
3.2 公私利益冲突传统解决方式存在的问题 | 第21-25页 |
3.2.1 方式过于单一 | 第21-22页 |
3.2.2 适用范围模糊 | 第22-23页 |
3.2.3 对私人权益造成过度侵犯 | 第23-25页 |
第4章 解决方式的新思路——公共地役权制度的引入 | 第25-34页 |
4.1 公共地役权制度的内容 | 第25-28页 |
4.1.1 比较法上的公共地役权制度 | 第26-27页 |
4.1.2 公共地役权性质的界定 | 第27-28页 |
4.1.3 公共地役权的适用范围 | 第28页 |
4.2 公共地役权制度与传统解决方式的比较 | 第28-30页 |
4.2.1 公共地役权制度与征收制度 | 第29页 |
4.2.2 公共地役权制度与征用制度 | 第29-30页 |
4.3 公共地役权制度引入的作用 | 第30-34页 |
4.3.1 兼顾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实现 | 第30-31页 |
4.3.2 限制征收权的滥用 | 第31-32页 |
4.3.3 促进“公共利益”概念的理清 | 第32-34页 |
第5章 公共地役权制度在我国的适用及实例分析 | 第34-43页 |
5.1 我国现行法律中的公共地役权制度状态 | 第34-36页 |
5.1.1 石油天然气开发中涉及到的公共地役权制度 | 第34-35页 |
5.1.2 电力设施保护中涉及到的公共地役权制度 | 第35-36页 |
5.2 我国公共地役权制度的具体规则设计 | 第36-39页 |
5.2.1 权利来源 | 第36-37页 |
5.2.2 权利行使方式 | 第37-38页 |
5.2.3 权利救济方式 | 第38-39页 |
5.3 公共地役权制度适用实例分析——以历史文化不动产为例 | 第39-43页 |
5.3.1 历史文化不动产的传统保护 | 第39-41页 |
5.3.2 公共地役权制度下的历史文化不动产保护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