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5页 |
1.1 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4-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2页 |
1.2.1 混合像元处理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2.2 高光谱图像彩色可视化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2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22-25页 |
第2章 高光谱图像可视化技术相关背景研究 | 第25-39页 |
2.1 高光谱图像的特点及传统显示方法 | 第25-26页 |
2.2 高光谱图像常用彩色可视化方法 | 第26-31页 |
2.2.1 提取三波段的彩色显示方法 | 第27页 |
2.2.2 基于原高光谱图像的可视化方法 | 第27-30页 |
2.2.3 基于像元分析结果的可视化方法 | 第30-31页 |
2.3 高光谱图像彩色可视化评价标准 | 第31-34页 |
2.3.1 无监督数据的可视化客观评价方法 | 第31-33页 |
2.3.2 有监督数据的客观可视化评价方法 | 第33页 |
2.3.3 其他评价标准 | 第33-34页 |
2.4 实验图像 | 第34-38页 |
2.4.1 有监督图像 | 第35-37页 |
2.4.2 无监督图像 | 第37-3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3章 高光谱图像相关分析方法 | 第39-53页 |
3.1 引言 | 第39-40页 |
3.2 光谱混合模型 | 第40-45页 |
3.2.1 线性光谱混合模型 | 第40页 |
3.2.2 基于低复杂度距离测算的解混方法 | 第40-45页 |
3.3 高光谱图像的稀疏表示 | 第45-48页 |
3.3.1 理论背景 | 第45-46页 |
3.3.2 HSI的稀疏表示 | 第46-47页 |
3.3.3 学习型稀疏字典 | 第47-48页 |
3.4 非线性流形 | 第48-50页 |
3.5 实验内容与结果分析 | 第50-52页 |
3.5.1 运行速度比较实验 | 第50-51页 |
3.5.2 解混误差比较实验 | 第51-5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4章 面向像元分析结果的彩色可视化方法 | 第53-74页 |
4.1 引言 | 第53页 |
4.2 基于硬分类结果的数据可视化 | 第53-58页 |
4.2.1 彩色空间的选取 | 第54页 |
4.2.2 类别颜色标签的选取 | 第54-55页 |
4.2.3 类别颜色标签的分配 | 第55-58页 |
4.3 基于软分类分析结果的数据可视化 | 第58-63页 |
4.3.1 总设计目标 | 第58-59页 |
4.3.2 端元2维色品坐标的确定 | 第59-60页 |
4.3.3 确定各端元明度 | 第60-61页 |
4.3.4 混合像元的彩色显示 | 第61-62页 |
4.3.5 混合像元的局部优化校正 | 第62-63页 |
4.4 基于稀疏表示的高光谱图像可视化 | 第63-65页 |
4.5 实验内容与结果分析 | 第65-72页 |
4.5.1 硬分类类别颜色标签的选择及分配 | 第65-67页 |
4.5.2 基于光谱解混结果的可视化结果 | 第67-70页 |
4.5.3 基于稀疏表示的可视化结果 | 第70-72页 |
4.5.4 实验结论 | 第7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5章 面向原高光谱图像的彩色可视化方法 | 第74-110页 |
5.1 引言 | 第74页 |
5.2 快速动态彩色显示方法 | 第74-78页 |
5.2.1 总显示策略 | 第74-75页 |
5.2.2 波段间粗去不相关 | 第75-76页 |
5.2.3 子空间划分及波段提取 | 第76-77页 |
5.2.4 基于CMFs的高光谱图像色彩还原 | 第77-78页 |
5.2.5 移位循环加权 | 第78页 |
5.3 交互式多图像彩色可视化方法 | 第78-85页 |
5.3.1 宏观可视化策略 | 第79-81页 |
5.3.2 具体实现步骤 | 第81-85页 |
5.4 面向类别的有监督流形可视化方法 | 第85-89页 |
5.4.1 设计目标及显示策略 | 第85-87页 |
5.4.2 具体实现步骤 | 第87-89页 |
5.5 实验内容与结果分析 | 第89-108页 |
5.5.1 快速彩色动态显示 | 第89-92页 |
5.5.2 交互式多图像彩色可视化结果 | 第92-101页 |
5.5.3 面向类别的可视化结果 | 第101-107页 |
5.5.4 实验结论 | 第107-108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08-110页 |
第6章 高光谱图像三级别彩色可视化方法 | 第110-124页 |
6.1 引言 | 第110-111页 |
6.2 高光谱图像的视觉注意模型 | 第111-116页 |
6.2.1 视觉注意模型 | 第111-112页 |
6.2.2 基于视觉注意模型的高光谱图像可视化方法 | 第112-116页 |
6.3 空间信息及光谱信息的彩色可视化方法 | 第116-117页 |
6.4 局部光谱信息的彩色可视化方法 | 第117-120页 |
6.4.1 单像元混合阵列表示法 | 第117-118页 |
6.4.2 裂片纹理法 | 第118页 |
6.4.3 局部像元的细节显示策略 | 第118-120页 |
6.5 感兴趣信息的突出显示 | 第120页 |
6.6 实验内容与结果分析 | 第120-123页 |
6.7 本章小结 | 第123-124页 |
结论 | 第124-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3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技成果 | 第138-140页 |
致谢 | 第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