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ED无线日盲紫外光通信系统的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概述 | 第10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3 紫外通信原理、特点及应用 | 第11-15页 |
1.3.1 紫外通信原理 | 第11-12页 |
1.3.2 紫外通信特点 | 第12-14页 |
1.3.3 紫外通信应用 | 第14-15页 |
1.4 紫外通信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4.1 国外情况 | 第15-16页 |
1.4.2 国内情况 | 第16-17页 |
1.5 本文主要工作及结构安排 | 第17-19页 |
第2章 日盲紫外的大气传输特性 | 第19-32页 |
2.1 引言 | 第19页 |
2.2 大气的特点 | 第19-20页 |
2.3 大气的组成和结构 | 第20-22页 |
2.3.1 气体分子 | 第20-21页 |
2.3.2 气溶胶 | 第21页 |
2.3.3 水汽凝聚物 | 第21-22页 |
2.4 紫外光的大气传输特性 | 第22-31页 |
2.4.1 大气吸收 | 第22-23页 |
2.4.2 大气散射 | 第23-27页 |
2.4.3 大气消光 | 第27-28页 |
2.4.4 大气湍流 | 第28-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日盲紫外光直视通信信道模型 | 第32-39页 |
3.1 引言 | 第32页 |
3.2 直视通信工作模式 | 第32-33页 |
3.3 直视通信信道模型 | 第33-35页 |
3.4 模型数据分析 | 第35-37页 |
3.5 紫外直视通信的应用 | 第37-3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日盲紫外光非直视通信信道模型 | 第39-58页 |
4.1 引言 | 第39页 |
4.2 非直视通信工作模式 | 第39-40页 |
4.3 单次散射通信信道模型 | 第40-48页 |
4.3.1 不同发收角 | 第41-43页 |
4.3.2 不同发收仰角 | 第43-44页 |
4.3.3 不同数据速率 | 第44-45页 |
4.3.4 不同高度 | 第45-48页 |
4.4 多次散射通信信道模型 | 第48-56页 |
4.4.1 紫外通信蒙特卡洛模型 | 第49-51页 |
4.4.2 不同散射次数 | 第51-52页 |
4.4.3 不同角度 | 第52-54页 |
4.4.4 不同距离 | 第54页 |
4.4.5 不同天气 | 第54-55页 |
4.4.6 不同能见度 | 第55-5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5章 紫外通信系统与数据分析 | 第58-70页 |
5.1 引言 | 第58页 |
5.2 紫外光源 | 第58-61页 |
5.2.1 紫外低压汞灯 | 第58-59页 |
5.2.2 紫外激光器 | 第59页 |
5.2.3 紫外LED | 第59-61页 |
5.3 紫外探测器 | 第61-63页 |
5.3.1 响应度ρ和量子效率η | 第61-62页 |
5.3.2 响应时间 | 第62页 |
5.3.3 暗电流 | 第62-63页 |
5.4 紫外滤光片 | 第63-65页 |
5.5 实验数据分析 | 第65-69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