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天河机场航站楼管理问题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16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页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2. 文献回顾 | 第16-19页 |
2.1 基本概念 | 第16-17页 |
2.1.1 民航机场 | 第16页 |
2.1.2 民航机场的分类 | 第16页 |
2.1.3 航站楼 | 第16页 |
2.1.4 航站楼的管理模式 | 第16-17页 |
2.2 基础管理理论回顾 | 第17-19页 |
2.2.1 组织管理理论 | 第17页 |
2.2.2 信息控制理论 | 第17-18页 |
2.2.3 团队管理理论 | 第18页 |
2.2.4 集中控制理论 | 第18-19页 |
3. 武汉天河机场概况 | 第19-29页 |
3.1 武汉天河机场概况 | 第19-21页 |
3.1.1 武汉机场发展史 | 第19-20页 |
3.1.2 武汉天河机场组织架构概况 | 第20-21页 |
3.2 武汉天河机场航站楼概况 | 第21-23页 |
3.2.1 武汉天河机场航站楼发展史 | 第21页 |
3.2.2 国内、国际航站楼设计设施情况 | 第21-23页 |
3.2.3 武汉天河机场航站楼规划 | 第23页 |
3.3 武汉天河机场航站楼管理部概况 | 第23-29页 |
3.3.1 航站楼管理部概况 | 第23-25页 |
3.3.2 航站楼管理部运营模式 | 第25-29页 |
4. 武汉天河机场航站楼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9-33页 |
4.1 航站楼管理现状 | 第29-30页 |
4.1.1 安全基础方面 | 第29页 |
4.1.2 运营品质方面 | 第29页 |
4.1.3 个性化服务方面 | 第29-30页 |
4.2 存在的问题 | 第30-31页 |
4.2.1 航站楼运营保障资源不足 | 第30页 |
4.2.2 航站楼运营管理业务能力不足 | 第30页 |
4.2.3 三期扩建施工对管理影响较大 | 第30-31页 |
4.2.4 机构不健全、管理人员不足 | 第31页 |
4.3 原因分析 | 第31-33页 |
4.3.1 客流量激增,机场发展过快 | 第31页 |
4.3.2 管理权限扩大,顾客要求不断提升 | 第31页 |
4.3.3 建设任务紧迫 | 第31页 |
4.3.4 国有企业通病 | 第31-33页 |
5. 国内外机场管理经验及启示 | 第33-37页 |
5.1 国内先进机场航站楼管理案例分析 | 第33-36页 |
5.1.1 首都机场管理案例分析 | 第33-34页 |
5.1.2 上海浦东机场管理案例分析 | 第34-36页 |
5.2 国外先进机场航站楼管理案例分析 | 第36-37页 |
5.2.1 新加坡樟宜机场案例分析 | 第36页 |
5.2.2 法兰克福机场案例分析 | 第36-37页 |
6. 武汉天河机场航站楼管理改进措施 | 第37-41页 |
6.1 加大投入,满足需求 | 第37页 |
6.2 创新管理手段 | 第37-39页 |
6.2.1 实现高品质的业务外包模式 | 第37-38页 |
6.2.2 创新IT技术管理模式替代人控管理模式 | 第38页 |
6.2.3 启用T O C集中管控模式 | 第38-39页 |
6.3 加强基础管理,提升运营品质 | 第39页 |
6.3.1 苦练内功,强化基础管理 | 第39页 |
6.3.2 关注顾客,提升运营品质 | 第39页 |
6.4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 第39-41页 |
6.4.1 成立T3对接专班 | 第39-40页 |
6.4.2 加强员工能力培训 | 第40页 |
6.4.3 做好人员储备工作 | 第40-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