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1-19页 |
(一)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 第11-14页 |
1.研究缘起 | 第11-13页 |
2.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二)文献综述及其简评 | 第14-16页 |
1.关于合作治理的理念 | 第14页 |
2.合作治理的谱系与类型 | 第14-15页 |
3.合作治理模式的描述维度 | 第15页 |
4.合作治理应用研究 | 第15-16页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1.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2.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四)创新点及不足 | 第18-19页 |
1.创新点 | 第18页 |
2.研究不足 | 第18-19页 |
一、合作治理实践模式研究的学理依据 | 第19-28页 |
(一)实践案例框定标准:合作治理的内涵 | 第19-22页 |
1.公共价值导向的使命 | 第20页 |
2.服务导向的理念 | 第20-21页 |
3.网络导向的结构 | 第21页 |
4.合作导向的方式 | 第21-22页 |
(二)从实践案例研究合作治理模式的合理性:制度生成理论 | 第22-25页 |
1.合作治理需要制度化 | 第22-23页 |
2.合作治理模式与合作治理制度化 | 第23页 |
3.从实践案例研究合作治理模式的合理性 | 第23-25页 |
(三)合作治理的实践模式提炼的思维线索:裁量权的配置 | 第25-26页 |
(四)实践模式描述框架:基于政府立场和应用视角 | 第26-28页 |
二、政府购买的实践模式 | 第28-39页 |
(一)案例基本情况 | 第28-30页 |
1.苏州公共自行车 | 第28-29页 |
2.案例分析 | 第29-30页 |
(二)政府购买模式的价值描述 | 第30-31页 |
1.公共利益 | 第30-31页 |
2.效率 | 第31页 |
(三)政府购买模式的适用对象 | 第31-33页 |
1.准公共物品——俱乐部物品 | 第31-32页 |
2.购买服务边界的评判标准 | 第32-33页 |
(四)购买公共服务模式的动机 | 第33-35页 |
1.公共服务生产和提供分离 | 第33-34页 |
2.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 | 第34页 |
3.提升公共部门形象 | 第34-35页 |
(五)政府购买模式的机制研究 | 第35-37页 |
1.公开的购买程序机制 | 第35页 |
2.职能机制:裁量权主要是公共的 | 第35-36页 |
3.听证会制度 | 第36页 |
4.以契约关系为基础的运行机制 | 第36页 |
5.互相监督机制 | 第36-37页 |
(六)购买公共服务的条件 | 第37-39页 |
1.政府转变职能 | 第37页 |
2.建立契约化关系 | 第37页 |
3.具有节约大量成本的可能性或其他重要价值 | 第37-39页 |
三、自主治理实践模式 | 第39-52页 |
(一)案例基本情况 | 第39-42页 |
1.案例一:农村灌溉自主治理 | 第39-40页 |
2.案例二:洛杉矶公共河流域自主治理 | 第40-41页 |
3.案例对比分析 | 第41-42页 |
(二)自主治理模式的价值 | 第42-44页 |
1.公共利益 | 第42-43页 |
2.民主控制权 | 第43页 |
3.利他性 | 第43-44页 |
(三)自主治理模式的对象选择 | 第44-45页 |
1.准公共物品——共同资源 | 第44页 |
2.具体应用范围 | 第44-45页 |
(四)自主治理模式的动机 | 第45-46页 |
1.实现各参与主体权力共享 | 第45页 |
2.促进社会组织发展 | 第45-46页 |
3.降低管理的成本 | 第46页 |
(五)自主治理模式的机制 | 第46-51页 |
1.自主治理制度机制:集体选择的结果 | 第46-48页 |
2.职能机制:多方共享裁量权 | 第48-49页 |
3.监督制裁机制 | 第49-50页 |
4.具有有效解决冲突机制 | 第50-51页 |
(六)自主治理模式的条件 | 第51-52页 |
1.宽松的政治制度背景 | 第51页 |
2.远离政治经济中心的地理位置 | 第51页 |
3.资源需要是稀缺的、可再生的 | 第51页 |
4.公民依赖公共池塘资源生存 | 第51-52页 |
四、特许经营实践模式 | 第52-64页 |
(一)案例基本情况 | 第52-54页 |
1.案例一:四川碧峰峡旅游景区 | 第52页 |
2.案例二:芝加哥千禧公园 | 第52-53页 |
3.案例对比分析 | 第53-54页 |
(二)特许经营模式的价值 | 第54-55页 |
1.公共利益 | 第54-55页 |
2.合法性 | 第55页 |
(三)特许经营合作模式的动机 | 第55-57页 |
1.更好的结果 | 第55-56页 |
2.更多的资源 | 第56-57页 |
3.减轻公共支出压力 | 第57页 |
(四)特许经营模式的对象 | 第57-58页 |
1.准公共物品——俱乐部物品 | 第57-58页 |
2.具体职能适用范围 | 第58页 |
(五)特许经营模式的机制 | 第58-62页 |
1.规则机制:多方参与制定利益均衡 | 第58-60页 |
2.职能机制:单一的合作者独享裁量权 | 第60-61页 |
3.监督机制 | 第61-62页 |
4.评估机制 | 第62页 |
(六)特许经营模式的条件 | 第62-64页 |
1.完善的公共服务立法,良好的融资环境 | 第62页 |
2.打破行业垄断,拓宽私营部门进入公共服务的渠道 | 第62-63页 |
3.设立独立完善的监督机构 | 第63-64页 |
五、结论 | 第64-68页 |
(一)三种合作治理模式的比较优势 | 第64-66页 |
(二)取得正确的模式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