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地区基于云参数背景场的MODIS旱情监测模型研究与应用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缩略语表 | 第10-11页 |
1 引言 | 第11-18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6页 |
1.2.1 遥感干旱监测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MODIS旱情监测模型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3 存在问题 | 第16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1.3.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6-17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2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资料 | 第18-28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18-20页 |
2.1.1 地理环境 | 第18-19页 |
2.1.2 自然资源 | 第19-20页 |
2.2 数据资料 | 第20-28页 |
2.2.1 遥感数据 | 第20-22页 |
2.2.2 土壤相对湿度数据 | 第22-28页 |
3 基于云参数背景场的MODIS旱情监测模型建立 | 第28-50页 |
3.1 MODIS旱情监测模型 | 第28-30页 |
3.1.1 模型中的参数 | 第29-30页 |
3.2 MODIS数据预处理 | 第30-32页 |
3.2.1 MODISL1B数据预处理 | 第30-32页 |
3.2.2 MOD11A1数据处理 | 第32页 |
3.3 温度参数 | 第32-36页 |
3.3.1 昼夜温差 | 第33-34页 |
3.3.2 基于ENVI-IDL的昼夜温差计算 | 第34-35页 |
3.3.3 昼夜温差旱情指数 | 第35-36页 |
3.4 云参数 | 第36-39页 |
3.4.1 针对旱情监测的云检测 | 第36-37页 |
3.4.2 基于ENVI-IDL的云参数计算 | 第37-38页 |
3.4.3 云指数 | 第38-39页 |
3.5 内蒙古云参数背景场的构建 | 第39-50页 |
3.5.1 背景场 | 第41页 |
3.5.2 云参数背景场构建 | 第41-45页 |
3.5.3 云参数背景场的干旱监测分析 | 第45-49页 |
3.5.4 小结 | 第49-50页 |
4 基于云参数背景场的MODIS旱情监测模型验证 | 第50-64页 |
4.1 气象站土壤相对湿度验证 | 第50-59页 |
4.1.1 与旱情资料对比分析 | 第50-58页 |
4.1.2 与气象站土壤相对湿度的对比分析 | 第58-59页 |
4.2 野外实测土壤含水率验证 | 第59-63页 |
4.2.1 与旱情资料的对比分析 | 第59-61页 |
4.2.2 野外实测对比分析 | 第61-63页 |
4.3 小结 | 第63-64页 |
5 内蒙古旱情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 第64-76页 |
5.1 旱情与土地覆盖类型 | 第64-67页 |
5.2 典型年旱情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 第67-74页 |
5.2.1 典型年确定 | 第67-68页 |
5.2.2 典型年旱情时空变化特征 | 第68-71页 |
5.2.3 典型年旱情影响因素分析 | 第71-74页 |
5.3 小结 | 第74-76页 |
6 结论 | 第76-78页 |
6.1 结论 | 第76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4页 |
附录 | 第84-87页 |
作者简介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