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总则论文

论共同犯罪中止

内容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引言第10页
一、共同犯罪中止概述第10-13页
    (一)共同犯罪中止的概念第10-11页
    (二)共同犯罪中止的立法规定第11-12页
    (三)共同犯罪中止的类型第12-13页
        1.全部共犯中止第12页
        2.部分共犯中止第12-13页
二、共同犯罪中止理论评述第13-19页
    (一)我国共同犯罪中止理论第13-17页
        1.“部分行为全部责任”的通说第13-14页
        2.其他观点第14-15页
        3.理论评析第15-17页
    (二)国外共同犯罪中止理论与评析第17-19页
        1.大陆法系国家的理论第17-18页
        2.英美法系国家的理论第18-19页
三、我国共同犯罪中止问题探讨第19-29页
    (一)相关立法缺失第19-20页
    (二)理论缺陷第20-21页
        1.对共同犯罪整体性强调过重第20页
        2.对教唆犯、帮助犯的从属性强调过重第20页
        3.有违刑法主客观相统一的犯罪构成理论第20-21页
        4.不符合刑法的归责理论第21页
        5.有违中止制度的设立初衷第21页
    (三)司法实践中相关问题第21-29页
        1.犯罪结果已发生部分共犯能否成立犯罪中止第22-23页
        2.中止行为与犯罪结果未发生是否必须具有因果关系第23-27页
        3.“准中止犯”问题第27-29页
四、我国共同犯罪中止理论的重构第29-33页
    (一)共犯中止认定的基本条件第29-32页
        1.时间性第29-30页
        2.自动性第30页
        3.脱离性第30-32页
    (二)“准中止犯”为补充第32-33页
五、立法完善及重构后共同犯罪中止的具体适用第33-38页
    (一)立法完善的建议第33页
        1.增设共犯中止条款第33页
        2.增设“准中止犯”条款第33页
        3.司法解释明确共犯中止的具体适用第33页
    (二)重构后理论的具体适用第33-38页
        1.组织犯的中止认定第33-34页
        2.实行犯的中止认定第34-36页
        3.帮助犯的中止认定第36页
        4.教唆犯的中止认定第36-38页
参考文献第38-41页
致谢第41页

论文共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厚松散含水层下薄基岩采场水—岩耦合致灾机理研究
下一篇:基于非线性损伤的巷道开挖面附近围岩变形及支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