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轨道交通27号线隧道盾构施工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1 绪论 | 第11-17页 |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页 |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1.3 选题背景 | 第13-15页 |
| 1.3.1 工程概况 | 第13页 |
| 1.3.2 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 | 第13-15页 |
| 1.3.3 供电、供水、及通风条件 | 第15页 |
| 1.4 盾构法施工要点 | 第15页 |
| 1.5 课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 1.5.1 课题意义 | 第15-16页 |
| 1.5.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2 盾构始发 | 第17-39页 |
| 2.1 端头加固 | 第17-19页 |
| 2.2 安装始发托架 | 第19-20页 |
| 2.3 导轨制作 | 第20-21页 |
| 2.4 洞门橡胶帘布安装 | 第21-24页 |
| 2.5 盾构机组装调试 | 第24-26页 |
| 2.5.1 盾构机尺寸及重量 | 第24-25页 |
| 2.5.2 组装程序 | 第25-26页 |
| 2.5.3 盾构机调试 | 第26页 |
| 2.6 反力架的安装 | 第26-30页 |
| 2.6.1 反力架安装流程 | 第26-29页 |
| 2.6.2 反力架结构验算 | 第29-30页 |
| 2.7 洞门破除 | 第30-31页 |
| 2.8 负环管片拼装 | 第31-32页 |
| 2.8.1 负环管片排版 | 第31页 |
| 2.8.2 反力架端面调平 | 第31页 |
| 2.8.3 负环管片拼装 | 第31-32页 |
| 2.9 始发段试掘进 | 第32-37页 |
| 2.9.1 试掘进阶段地质描述及刀具配置 | 第33页 |
| 2.9.2 试掘进的掘进参数选取 | 第33-34页 |
| 2.9.3 始发试掘进控制要点 | 第34页 |
| 2.9.4 土仓压力及出土量控制 | 第34-35页 |
| 2.9.5 千斤顶推力与刀盘转速 | 第35页 |
| 2.9.6 盾构始发掘进注浆方案及主要技术参数 | 第35-37页 |
| 2.10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 3 盾构掘进与到达 | 第39-51页 |
| 3.1 盾构掘进及操作控制程序 | 第39-40页 |
| 3.2 掘进模式的选择及操作控制 | 第40-42页 |
| 3.3 盾构掘进方向控制与调整 | 第42-43页 |
| 3.3.1 盾构掘进方向控制 | 第42页 |
| 3.3.2 盾构掘进姿态调整与纠偏 | 第42-43页 |
| 3.3.3 方向控制及纠偏注意事项 | 第43页 |
| 3.4 管片拼装 | 第43-46页 |
| 3.4.1 管片拼装准备工作 | 第43-44页 |
| 3.4.2 管片拼装程序 | 第44-46页 |
| 3.4.3 管片拼装质量保证措施 | 第46页 |
| 3.5 渣土改良 | 第46-47页 |
| 3.6 盾构到达接收 | 第47-50页 |
| 3.6.1 盾构到达接收流程 | 第47-48页 |
| 3.6.2 洞门破除与接收托架安装 | 第48页 |
| 3.6.3 盾构到达施工注意事项 | 第48页 |
| 3.6.4 盾构的拆解及吊出 | 第48-50页 |
| 3.7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4 工程重难点分析 | 第51-55页 |
| 4.1 端头加固控制要点 | 第51页 |
| 4.2 洞门破除风险预防及处理 | 第51-52页 |
| 4.3 刀盘防磨、防结"泥饼"、防喷涌 | 第52-53页 |
| 4.4 管线沉降控制 | 第53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 5.1 结论 | 第55页 |
| 5.2 展望 | 第55-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 致谢 | 第59-61页 |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