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缩略词(Abbreviation) | 第13-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3页 |
1.砒霜治疗肿瘤的研究概况 | 第16-17页 |
2.紫杉醇研究概况 | 第17-18页 |
3.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的种类和特点 | 第18-19页 |
4.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在药物缓控释方面的应用 | 第19-20页 |
5.在靶向系统中的应用 | 第20页 |
6.本课题选题的目的、意义 | 第20-23页 |
第二章 载艾塞那肽SBA-15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的制备及其体内外研究 | 第23-43页 |
1.SBA-15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的制备 | 第25-31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25-26页 |
1.2 方法与结果 | 第26-29页 |
1.3 分析与讨论 | 第29-30页 |
1.4 小结 | 第30-31页 |
2.载艾塞那肽SBA-15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的制备 | 第31-35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31页 |
2.2 方法与结果 | 第31-33页 |
2.3 分析与讨论 | 第33-35页 |
3.载艾塞那肽SBA-15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的药动学研究 | 第35-39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35页 |
3.2 方法与结果 | 第35-38页 |
3.3 分析与讨论 | 第38-39页 |
4.载艾塞那肽SBA-15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降血糖研究 | 第39-43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39页 |
4.2 方法与结果 | 第39-42页 |
4.3 分析与讨论 | 第42页 |
4.4 小结 | 第42-43页 |
第三章 载三氧化二砷pH响应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治疗实体瘤的体内外研究 | 第43-67页 |
1.载三氧化二砷pH响应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的制备 | 第44-47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44-45页 |
1.2 方法与结果 | 第45-46页 |
1.3 分析与讨论 | 第46-47页 |
1.4 小结 | 第47页 |
2.载三氧化二砷pH响应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的质量评价 | 第47-55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47-48页 |
2.2 方法与结果 | 第48-54页 |
2.3 分析与讨论 | 第54-55页 |
2.4 小结 | 第55页 |
3.细胞实验 | 第55-59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55-56页 |
3.2 方法和结果 | 第56-58页 |
3.3 分析与讨论 | 第58页 |
3.4 小结 | 第58-59页 |
4.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 第59-64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59页 |
4.2 方法与结果 | 第59-62页 |
4.3 分析与讨论 | 第62-63页 |
4.4 小结 | 第63-64页 |
5.肝癌药效实验 | 第64-67页 |
5.1 实验材料 | 第64页 |
5.2 方法与结果 | 第64-66页 |
5.3 分析与讨论 | 第66页 |
5.4 小结 | 第66-67页 |
第四章 Angiopep-2 修饰核/壳结构介孔二氧化硅脂质囊纳米粒脑靶向递药系统研究 | 第67-99页 |
1.载体材料的合成制备与质量评价 | 第68-78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68-69页 |
1.2 方法与结果 | 第69-76页 |
1.3 分析与讨论 | 第76-78页 |
1.4 小结 | 第78页 |
2.Angiopep-2 修饰核/壳结构介孔二氧化硅脂质囊纳米粒体外细胞实验 | 第78-87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78-79页 |
2.2 方法与结果 | 第79-85页 |
2.3 分析和讨论 | 第85-86页 |
2.4 小结 | 第86-87页 |
3.Angiopep-2 修饰核/壳结构介孔二氧化硅脂质囊纳米粒体内评价 | 第87-99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87页 |
3.2 方法与结果 | 第87-96页 |
3.3 分析与讨论 | 第96-98页 |
3.4 小结 | 第98-99页 |
结语 | 第99-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14页 |
发表论文 | 第114-116页 |
致谢 | 第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