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Ti-6Al-4V合金与TiNi合金的介绍 | 第13-15页 |
1.2.1 Ti-6Al-4V合金 | 第13-14页 |
1.2.2 TiNi合金 | 第14-15页 |
1.3 金属的表面强化方法 | 第15-17页 |
1.3.1 电镀 | 第15页 |
1.3.2 化学镀 | 第15页 |
1.3.3 等离子渗氮 | 第15-16页 |
1.3.4 激光表面改性 | 第16-17页 |
1.4 激光熔覆 | 第17-22页 |
1.4.1 激光熔覆的含义与特点 | 第17-18页 |
1.4.2 激光熔覆材料的选择 | 第18-20页 |
1.4.3 激光熔覆中的重要参数 | 第20-21页 |
1.4.4 钛合金激光熔覆的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1.5 激光熔覆的数值模拟 | 第22-24页 |
1.5.1 激光熔覆数值模拟简介 | 第22-23页 |
1.5.2 激光熔覆温度场模拟的研究进展 | 第23-24页 |
1.6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第2章 实验方法 | 第26-34页 |
2.1 实验思路 | 第26页 |
2.2 实验材料的选择 | 第26-28页 |
2.2.1 基体材料 | 第26-27页 |
2.2.2 预置涂层材料 | 第27-28页 |
2.3 实验设备介绍 | 第28-29页 |
2.4 激光熔覆实验 | 第29-30页 |
2.4.1 实验样品的制备 | 第29页 |
2.4.2 熔覆材料的混合 | 第29-30页 |
2.4.3 粘结剂的选择 | 第30页 |
2.4.4 预置涂层的制备 | 第30页 |
2.5 实验设备及检测方法 | 第30-34页 |
2.5.1 实验物相分析 | 第30-31页 |
2.5.2 涂层形貌和显微组织表征 | 第31页 |
2.5.3 熔覆层显微硬度测量 | 第31页 |
2.5.4 样品的磨损性能测试 | 第31-34页 |
第3章 温度场分析及单道熔覆参数优化 | 第34-46页 |
3.1 激光熔覆的数学模型 | 第34-36页 |
3.1.1 导热控制方程 | 第34页 |
3.1.2 边界条件方程 | 第34页 |
3.1.3 模拟中的假设 | 第34-35页 |
3.1.4 激光熔覆的热源模型 | 第35-36页 |
3.2 熔覆材料热物性参数以及涂层空隙处理 | 第36-37页 |
3.2.1 材料热物性参数的处理 | 第36-37页 |
3.2.2 材料涂层空隙的处理 | 第37页 |
3.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和网格的划分 | 第37-38页 |
3.4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38-43页 |
3.4.1 温度的宏观分布 | 第38页 |
3.4.2 熔池的截面形貌及大小 | 第38-39页 |
3.4.3 温度等值线的分布规律 | 第39页 |
3.4.4 温度沿不同方向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 第39-41页 |
3.4.5 激光熔覆过程中的温度梯度分析 | 第41-43页 |
3.5 激光熔覆制备单道钛基复合涂层 | 第43-46页 |
3.5.1 激光功率的优化 | 第43-44页 |
3.5.2 扫描速度的优化 | 第44-46页 |
第4章 多道熔覆梯度涂层显微组织分析 | 第46-68页 |
4.1 熔覆过程中原位反应的热力学分析 | 第46-50页 |
4.2 熔覆层显微组织分析 | 第50-68页 |
4.2.1 熔覆层物相分析 | 第50-51页 |
4.2.2 单层熔覆层形貌及组织分析 | 第51-56页 |
4.2.3 两层梯度熔覆层形貌及组织分析 | 第56-61页 |
4.2.4 三层梯度熔覆层形貌及组织分析 | 第61-68页 |
第5章 涂层的性能测试 | 第68-76页 |
5.1 熔覆层硬度测试 | 第68-70页 |
5.2 熔覆层摩擦磨损实验 | 第70-76页 |
第6章 结论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4页 |
致谢 | 第84-86页 |
作者简历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