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有色金属论文

新疆西南天山地区铅锌矿床区域成矿作用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序言第12-22页
    1.1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第12-17页
        1.1.1 沉积型铅锌矿床研究现状与问题第12-15页
        1.1.2 区域铅锌矿床研究现状与问题第15-16页
        1.1.3 铅锌矿床定年方法第16-17页
        1.1.4 环青藏高原铅锌矿床第17页
    1.2 研究与技术路线第17-18页
    1.3 完成主要工作量与测试方法简介第18-22页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第22-37页
    2.1 区域地层第22-28页
        2.1.1 南天山地层分区演化第22-24页
        2.1.2 喀什凹陷地层第24-26页
        2.1.3 柯坪地区地层第26-28页
    2.2 岩浆活动第28-30页
        2.2.1 区域岩浆岩第29-30页
    2.3 区域构造第30-34页
        2.3.1 南天山地层构造位置及演化第31-32页
        2.3.2 喀什凹陷地层构造位置及演化第32-34页
        2.3.3 柯坪地层小区构造位置及演化第34页
    2.4 区域矿产分布特征第34-37页
第三章 典型矿床地质特征第37-74页
    3.1 乌拉根铅锌矿床第37-44页
        3.1.1 矿区地质特征第37-40页
        3.1.2 矿体特征第40-41页
        3.1.3 矿石矿物特征第41-44页
        3.1.4 围岩蚀变特征第44页
        3.1.5 生成顺序等第44页
    3.2 霍什布拉克铅锌矿床第44-50页
        3.2.1 矿区地质特征第44-47页
        3.2.2 矿体特征第47-48页
        3.2.3 矿石矿物特征第48-50页
        3.2.4 围岩蚀变特征第50页
        3.2.5 矿物生成顺序第50页
    3.3 沙里塔什铅锌矿床第50-58页
        3.3.1 矿区地质特征第50-54页
        3.3.2 矿体特征第54-57页
        3.3.3 矿石矿物特征第57-58页
        3.3.4 围岩蚀变特征第58页
        3.3.5 矿物生成顺序第58页
    3.4 琼阿伯铅锌矿床第58-64页
        3.4.1 矿区地质特征第58-62页
        3.4.2 矿体特征第62-63页
        3.4.3 矿石矿物特征第63-64页
        3.4.4 围岩蚀变特征第64页
    3.5 坎岭铅锌矿床第64-74页
        3.5.1 矿区地质特征第65-68页
        3.5.2 矿体特征第68-71页
        3.5.3 矿石矿物特征第71-73页
        3.5.4 围岩蚀变特征第73-74页
第四章 典型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第74-134页
    4.1 乌拉根铅锌矿床第74-96页
        4.1.1 稀土元素特征第74-83页
        4.1.2 C-O-Sr同位素特征第83-84页
        4.1.3 S同位素第84-92页
        4.1.4 Pb同位素第92-96页
        4.1.5 流体包裹体第96页
    4.2 霍什布拉克铅锌矿床第96-103页
        4.2.1 C-H-O同位素第96-98页
        4.2.2 S同位素第98-101页
        4.2.3 Pb同位素第101-103页
        4.2.4 流体包裹体第103页
    4.3 沙里塔什铅锌矿床第103-118页
        4.3.1 微量元素第103-106页
        4.3.2 稀土元素第106-113页
        4.3.3 C-H-O同位素第113-114页
        4.3.4 S同位素第114-116页
        4.3.5 Pb同位素第116-118页
        4.3.6 流体包裹体第118页
    4.4 琼阿伯铅锌矿床第118-123页
        4.4.1 微量元素第118-120页
        4.4.2 S同位素第120-121页
        4.4.3 Pb同位素第121-123页
    4.5 坎岭铅锌矿床第123-129页
        4.5.1 微量元素第123-124页
        4.5.2 稀土元素第124-125页
        4.5.3 C-H-O同位素第125-126页
        4.5.4 S同位素第126-128页
        4.5.5 Pb同位素第128-129页
        4.5.6 流体包裹体温度盐度第129页
    4.6 小结第129-134页
第五章 典型矿床年代学第134-151页
    5.0 Rb-Sr Sm-Nd年代学原理测试原理第134页
    5.1 乌拉根铅锌矿床第134-139页
    5.2 霍什布拉克铅锌矿床第139-142页
    5.3 沙里塔什铅锌矿床第142-145页
    5.4 琼阿伯铅锌矿床第145-148页
    5.5 坎岭铅锌矿床第148-150页
    5.6 南天山铅锌矿成矿年龄及其意义第150-151页
第六章 矿床成因第151-164页
    6.1 流体来源讨论第151-154页
        6.1.1 乌拉根铅锌矿床第151-152页
        6.1.2 霍什布拉克铅锌矿床第152-153页
        6.1.3 沙里塔什铅锌矿床第153页
        6.1.4 琼阿伯铅锌矿床第153-154页
        6.1.5 坎岭铅锌矿床第154页
    6.2 矿床类型第154-161页
        6.2.1 区域铅锌矿床成矿特征第154-155页
        6.2.2 南天山铅锌矿床成矿类型第155-158页
        6.2.3 环青藏高原铅锌成矿带成矿作用第158-161页
    6.3 区域矿床成矿模式第161-162页
    6.4 区域构造演化与铅锌矿床的形成第162-164页
第七章 结论第164-165页
致谢第165-167页
参考文献第167-179页
个人简历及发表论文第179页

论文共1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呼吸系统粘液表皮样癌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下一篇:腹腔镜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经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