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数控技术及物理仿真的发展及现状 | 第12-13页 |
1.2.2 整体铣刀三维铣削力预测研究现状及意义 | 第13-14页 |
1.2.3“S”件精加工表面让刀变形预测研究 | 第14-15页 |
1.3 “S”试件的几何及物理特性 | 第15-16页 |
1.4 论文提出、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6-20页 |
1.4.1 论文提出的依据及意义 | 第16-18页 |
1.4.2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基于铝合金 7075-T7451铣削力经验模型的参数优选 | 第20-41页 |
2.1 铣削力模型构建 | 第20-21页 |
2.1.1 铣削力模型假设条件 | 第20页 |
2.1.2 铣削力模型的确定 | 第20-21页 |
2.2 铣削加工实验 | 第21-26页 |
2.2.1 铣削加工实验条件 | 第21-22页 |
2.2.2 单因素铝合金 7075-T7451铣削研究 | 第22-24页 |
2.2.3 正交设计方法铝合金 7075-T7451铣削研究 | 第24-26页 |
2.3 数据处理及经验公式铣削力模型的求解 | 第26-33页 |
2.3.1 回归方程系数求解前处理 | 第26-32页 |
2.3.2 正交设计方案确定及实验前处理 | 第32-33页 |
2.4 “S”件铣削力预测情况及与实验结果比较 | 第33-35页 |
2.5 薄壁件精加工铣削参数优选 | 第35-40页 |
2.5.1 目标函数确定 | 第36页 |
2.5.2 约束条件 | 第36-37页 |
2.5.3 参数优选方案设计 | 第37页 |
2.5.4 参数优选分析结果 | 第37-4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三章 基于微分几何理论的刀具分段三维精确铣削力预测模型 | 第41-72页 |
3.1 直角单位铣削力预测模型分析 | 第41-43页 |
3.1.1 传统直角二维单位铣削力学 | 第41-42页 |
3.1.2 微段铣削参数的提取 | 第42-43页 |
3.2 整体铣刀三维精确铣削力预测模型的建立 | 第43-62页 |
3.2.1 整体铣刀三维铣削力预测模型构建 | 第43-46页 |
3.2.2 铣削力系数标定 | 第46-47页 |
3.2.3 直纹三轴铣削刀具-工件几何接触关系研究 | 第47-51页 |
3.2.4 刀具工件接触区域铣削中心角定义域研究 | 第51-55页 |
3.2.5 基于次摆线轨迹的铣削层厚度精确模型研究 | 第55-62页 |
3.3 “S”件三维精确的铣削力模型建立 | 第62-65页 |
3.3.1 坐标系运动转换 | 第62-64页 |
3.3.2“S”件五轴铣削力计算 | 第64-65页 |
3.4 铣削力实验及模型验证 | 第65-71页 |
3.4.1 铣削力实验 | 第65-66页 |
3.4.2 模型验证与分析 | 第66-69页 |
3.4.3“S”件铣削力分布 | 第69-7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四章 “S”件精加工让刀变形量计算 | 第72-93页 |
4.1 理论建模 | 第72-74页 |
4.2 整体铣刀精确三维铣削力模型下“S”件让刀变形计算 | 第74-92页 |
4.2.1 刚性工件工况下的刀具挠曲变形分析 | 第74-80页 |
4.2.2 刚性刀具工况下的工件弹性变形分析 | 第80-83页 |
4.2.3 真实铣削载荷下计算“S”件弹性变形 | 第83-91页 |
4.2.4“S”件让刀变形有限元分析计算结果 | 第91-9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第五章“S”件精加工让刀变形误差主动补偿研究及轨迹优化 | 第93-98页 |
5.1 概念 | 第93-94页 |
5.2 误差补偿策略 | 第94-96页 |
5.2.1 完全补偿 | 第94页 |
5.2.2 优化补偿 | 第94-96页 |
5.3 “S”件精加工全局优化补偿 | 第96-9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期望 | 第98-100页 |
6.1 总结 | 第98-99页 |
6.2 期望 | 第99-100页 |
致谢 | 第100-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105-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