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小农经济研究
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9-10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9-10页 |
1.2.2 论文研究方法 | 第10页 |
1.3 创新与不足 | 第10-12页 |
1.3.1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0-11页 |
1.3.2 本文不足 | 第11-12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2.1.1 传统经典理论:斯密和马克思 | 第12页 |
2.1.2 现代小农理论 | 第12-14页 |
2.2 新时期国内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2.2.1 条件理性观 | 第14-15页 |
2.2.2 过渡理性观 | 第15页 |
2.3 文献评述 | 第15-17页 |
3 小农理性辨析 | 第17-23页 |
3.1 小农是理性的 | 第17页 |
3.2 货币理性和非货币理性 | 第17-19页 |
3.3 家庭收支模型 | 第19-21页 |
3.4 小农理性水平与完全经济理性边界 | 第21-23页 |
4 社会化小农理论 | 第23-30页 |
4.1 综合小农理论背景 | 第23-24页 |
4.2 改革开放以后小农家庭的变化 | 第24-27页 |
4.2.1 家庭资源禀赋的变化 | 第24-25页 |
4.2.2 生活水平的变化: | 第25-27页 |
4.3 社会化小农理论的提出 | 第27-30页 |
4.3.1 小农社会化 | 第27-28页 |
4.3.2 货币支出压力衡量指标 | 第28-30页 |
5 社会化小农"货币伦理"的经济分析 | 第30-36页 |
5.1 生产 | 第30-32页 |
5.2 消费 | 第32页 |
5.3 投资 | 第32-34页 |
5.4 小农"货币伦理"的应对途径 | 第34-36页 |
6 小农家庭的经济环境分析 | 第36-43页 |
6.1 刘易斯"城乡二元结构"模型 | 第36页 |
6.2 劳动力流动均衡的数理模型 | 第36-38页 |
6.3 现期劳动力流动所处阶段 | 第38-41页 |
6.3.1 均衡的内涵 | 第40页 |
6.3.2 增长的内涵 | 第40-41页 |
6.4 小结 | 第41-43页 |
7 结论与启示 | 第43-45页 |
7.1 结论 | 第43页 |
7.2 启示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后记 | 第47-48页 |